蕭大姑娘于她有救命之恩,她是必要報答的,可是蕭大姑娘身份太低,要給她找一門親事委實不易。
趙嫻想了想,說道“姨母說到底未曾正式拒絕,想必還有回旋的余地,等姨母來了,我們好好說服姨母罷。”
趙大太太點點頭“便試試罷。”心里卻不怎么樂觀。
這身份地位上的不匹配,她妹子即使一時被她與趙嫻說得克服了,可將來發現蕭遙沒有娘家幫襯,只怕還是要埋怨蕭遙,埋怨她與趙嫻的。
她與趙嫻母女跟她妹子是親戚,不住在一起,最多就是關系疏遠,而蕭遙呢,是她妹子的兒媳婦,整日住在一塊,若被埋怨,這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趙大太太希望幫蕭遙,是讓她嫁得好,而且還要過得好,而不是隨便將她塞給一個身份地位不錯的男子就算,不管她未來好不好。
趙嫻想了想,又道“娘,不如我請蕭大姑娘到家里來讓姨母看看,好叫她知道,蕭大姑娘是多好一個小姑娘。”
趙大太太搖搖頭“這不妥,斷沒有讓姑娘主動來叫人相看之理,這樣的話,你以后還是莫要再說了。”
趙嫻聽了,便點了點頭。
第二日趙大太太的妹子鄭大太太便來了,閑話畢,便提起小兒子的婚事“你說的蕭大姑娘,我也是知道的,更知道她是個能撐得起一個家的好姑娘。只是”
她說到這里,看向趙大太太,“咱們是親姐妹,說話便不拐彎抹角了。一來,蕭大姑娘的出身太低,我怕老三將來埋怨我沒給他找有娘家支持的妻子。二來,蕭大姑娘主意正,若越過老大媳婦去,只怕會家宅不寧。”
趙大太太早就有心理準備,可是聽了,還是很失望。
不過她也知道,鄭大太太這兩話,很有道理。
在鄭大太太與鄭大人年邁去世之前,都是不分家的,到時一大家子住一起,若蕭遙作為鄭大太太小兒子的媳婦卻跟老大媳婦較勁,這家宅便不得安寧了。
她嘆息一聲“那我便再物色物色罷。”
鄭大太太聞言就道“你跟我提了此事,我沒法子答應,但是也覺得這么一個好姑娘委屈了,便打聽了一下。正好知道,我夫家一個遠房的大侄子,來年便參加童生試,據先生說中秀才妥妥的。你看,我大侄子這條件如何”
趙大太太聽了便問是哪個大侄子,當打聽清楚,就搖頭“今年已經年二十了,還未中秀才,且遠在留城,距離京城太遠了,不合適。”
給蕭遙介紹這樣的男子,那不是報恩,那是報仇。
她便是無法報恩,也不會讓蕭遙嫁給這么一個男子。
想到這里,不免有些埋怨鄭大太太“你說你介紹這么個大侄子,可是成心的”
鄭大太太并不覺得自己理虧,反覺得趙大太太過分
“看你說的,我那遠房大侄子一表人才,又是讀書人家,怎么就配不得蕭大姑娘了若蕭大姑娘還是將軍府的大姑娘,我如何敢說我大侄子給她可蕭大姑娘如今只是個商戶女,又沒有娘家支持,便是嫁給我那大侄子,已經算是高攀了”
姐妹倆不歡而散。
邱尚書這些日子來沒少被御史彈劾,又被死對頭笑話與揶揄,心情很差。
當政敵利用此事,趁著參他一本之際,弄掉了他勢力范圍的一個官員,然后將職位給了自己人,他更是怒不可遏。
一方面,與政敵開始你來我往互相給彼此找不痛快,另一方面,斥責大兒子,還有一方面,便是尋思著,給蕭遙點兒顏色看看當然,作為一個老狐貍,邱尚書沒有馬上動手,而是決定決定謀定而后動,確保計劃萬無一失。
蕭遙接到三皇子妃的邀約,說是請她一起到城外的寺廟還愿。
蕭遙得知穆氏也正打算這陣子去上香,當即便答應了,帶著穆氏一塊出發。
到了寺里,蕭遙陪穆氏上了香,被三皇子妃叫過去一道說話。
與三皇子妃一塊兒的,還有成國公的三兒媳婦。
成國公的三兒媳婦看起來慈眉善目的,可是眼神卻十分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