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素月拿著女誡回宮,心里也是一肚子火,好不容易理智回籠了,有心將這女誡扔掉,權當蕭遙收下了,可是也知道太后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且以蕭遙的性子,屆時一對質,肯定實話實說,那她便里外不是人了,因此還是在回去之后,將蕭遙的話一一稟明。
太后聽到蕭遙居然不收女誡,還讓素月拿回來給她這個曾經的一國之母,并諷刺自己多管閑事,頓時氣得直抽抽,一疊聲說道“反了她了反了她了”
氣得當即就要差人出宮拿蕭遙下大牢。
素月忙勸“娘娘請息怒,蕭廚娘冒犯太后,理應罪該萬死的。只是拿什么借口去拿她呢”更不要說,蕭遙還提過她救過皇帝兩次。
太后畢竟是曾經的一國之母,聽了這勸,竭力冷靜下來,咬牙說道“你去,請皇上來。”
她要先確定,蕭遙是否的確對皇帝有救命之恩,若沒有,她便治蕭遙一個不敬之罪,還有欺君之罪
一個小小的廚娘,如此狐媚還大逆不道,她就不信,治不了她了。
想到這里,她腦海里想起自己的女兒便受了這等女子之苦,出嫁之后沒有過一天舒心的日子,心中更是恨極。
皇帝來得很快,他三歲時便沒了母妃,是太后養大的,能感受到太后對他,是有真感情的,因此登基之后,雖然封了自己的母妃,可是對太后,也是真心尊敬的。
去到太后宮中,皇帝見太后臉色十分難看,顯然是被氣著了,忙問是怎么回事,又溫言安慰太后,讓她不要過于氣怒,免得傷了身體“有什么,母后只管告訴朕,朕自會為母后出氣。”
太后怒氣沖沖地說道“還不是那個蕭廚娘”說完,就讓素月將蕭遙的一系列事說了出來。
饒是皇帝自認也是見過大場面的,聽到蕭遙這言行舉止還是目瞪口呆,不過轉念想到,那日太后千秋宴,蕭遙知道他的身份之后,與他說話也很是大膽,又覺得她就是那般女子。
只是這丫頭,竟然將太后氣成這個樣子,著實不該
太后讓素月說完,就問“那蕭廚娘說與你有過兩次救駕之恩,可是真的”
皇帝回神,點了點頭“是真的。朕在書齋遇襲,她救過朕。”
雖說蕭遙不該說話氣死個人,可太后如此惱怒,他也不能不管的。
太后聽了這話,心里憋著氣,說道“她既救過你,哀家便看在你的份上饒過她一次,只是往后,哀家可不會這般好說話了。”
皇帝一臉歉意地道“累母后為朕受委屈,著實是朕之過。她往后若再冒犯母后,朕必治罪。”
太后于他,和母親無疑,所以他打從心底里,還是有些生氣的。
蕭遙膽子大,說話直率,在他跟前,他可以不在意,可是對太后也是這般,他不得不在意。
太后見皇帝說話一派真摯,不是糊弄自己的,心里頭那股氣順了些,遂點了點頭,見天色不早了,一面留皇帝用飯,一面著人出宮拿小石頭的膳食,并讓人將自己的話帶給蕭遙。
蕭遙很快便收到太后傳出來的話,大意是既然她救過皇帝,那么這次便恕她一次罪。
這話很好理解,只是恕她這一次的罪,往后她若再犯到太后手上,太后怕是要嚴懲不貸了。
因此蕭遙便回道“往后必不會了。”
她離開京城,不在太后眼皮子底下,便不會再冒犯她了。
說著,她將提前準備好的菜譜拿了出來,遞給出來拿膳食的侍衛,道“此乃給小公子做的所有菜譜以及火候掌握,你拿回去讓御膳房做。不拘是哪個御廚,便是與我有夙愿的趙御廚也成,讓他們按著菜譜,給小公子做吃的罷。”
雖然她對太后很不滿意,可是那個不曾見過的十歲小公子確實無辜的,她并不想牽連。
可是,她又是定要離開京城的,所以只能這般了。
至于為何不直說,蕭遙相信以太后胡攪蠻纏的性格,若知道她要走,怕是要用強制手段留下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