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三少爺聽出,韓半闕這不僅是如今沒空拜訪秦家,還有未來也不會去的意思,不由得大奇“難道有什么忌諱么”
韓半闕略知道秦家三少爺的性格,也不想說得太過直白,當下含糊點頭。
秦家三少爺臉上露出失望之色,說道“內子還說,闊別多年,很想見一見韓家的人呢。”
韓半闕聽了這話,更肯定了心中的猜測,眸中冷色一閃而過。
韓家給予季姑娘的,不過是因為她救過也醫治過老太太而請她入府住,并給她介紹了一份親事,這樣的恩情,遠遠比不過蕭家對她的養育之恩以及培養成材之情。
可是在季姑娘心目中,卻是韓家遠比蕭家重要從她未曾宴請過蕭遙到府上做客,卻派人來拜訪且不止一次宴請他到府上做客可以看出這點。
讓季姑娘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是韓家勢大,乃尚書府,而蕭家已經沒落,只剩下一個在做赤腳大夫的蕭遙。
這是活脫脫的趨炎附勢行徑
由此可以證明,蕭遙當街揭破季姑娘嘲諷于她,企圖將她高高架起讓她粉身碎骨,是確有其事。
一個人,對自己的恩人那般薄情寡義,能有什么人品可言
如今,這個女子,還為了在家族地位的穩固,不惜冒著私相授受的名聲,特地讓丫鬟帶信哀求他一定要來一趟。
這種借勢的行為,更進一步證明,季姑娘是個趨炎附勢之人。
在她心中,恩情什么的,遠不及她的個人利益重要,甚至她心中,壓根沒有“恩情”這個詞的存在
如果沒有這封信,韓半闕還會看在秦三少爺的面子上,去一趟秦家,可是有了這樣一封信,韓半闕不想去。
他不愿意給季姑娘這樣的人撐腰。
而且,他更加懷疑,蕭遙離開尚書府前一日,老太太的吃食上被人做了手腳,是季姑娘自導自演。
蕭遙在之前就與他說好和離的條件,表示愿意離開尚書府之后形同陌路,永不回京,其時臉上不見怨言,這樣的她,如何會在打了季姑娘一頓之后,還通過季姑娘的吃食毒害老太太
要說她是借刀殺人,她根本沒必要,從她打季姑娘就可以看出,她可以直接向季姑娘下手。
韓半闕想起當年他前去質問時,蕭遙粗暴地讓他滾,還向他砸茶壺,如今怎么看,那似乎都是被冤枉之后的憤怒。
第二日他再去與她簽和離書,她爽快簽完名,還面容平淡地說了一句她沒做過。
當時他不信,如今想想,她說的,應該是真的。
可只是因為劣跡斑斑,沒有人信她,包括他。
韓半闕想起前事,心里產生了深深的歉疚之情。
他無法想象,蕭遙當年是怎樣的心情。
被整個尚書府嫌棄,看輕,還被家里養大的養姐陷害,百口莫辯,離開尚書府時,被人盯著,防賊一樣防備,只帶走了從前帶進府的東西,尚書府給她的,包括衣物、月例與一些四時年節打的首飾,一件都不曾帶走。
韓半闕想起蕭遙昨日在街上救那個農婦時,自己就站在蕭遙身邊,可是蕭遙由始至終,都不曾看他一眼。
如同和離書上說好的一樣,從此形同陌路。
秦家三少爺看到韓半闕聽了自己的話,便走神了,不由得輕聲喚道“韓大人”
韓半闕回神,馬上收拾自己的心情,看向秦家三少爺,心里有些抱歉。
他以為季姑娘是個好的,讓家里人將她說給秦家三少爺,如今看來,分明是耽誤了秦家三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