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不哭呢
那時候的趙醒歸還只是個十六歲的半大孩子,最青春活潑的年紀,哪怕個子長得很高,性格比起同齡男孩來得更為冷傲沉穩,他也還是一個孩子。
趙醒歸記得,第一次被推進手術室時,他是清醒的狀態。醫生告訴他,他的脊椎受到外力傷害,進入了脊髓休克期,才會讓他的受傷平面以下失去知覺,不能動彈,這只是暫時的,做過手術就會有好轉。
“叔叔,大概要多久才能恢復”趙醒歸躺在推床上,忍著后腰處劇烈的疼痛,虛弱地問醫生,“我下個月還要打比賽。”
醫生說“這個我說不好,先做完手術再看吧,你別害怕,就當是睡一覺。”
手術臺上的無影燈刺激著趙醒歸的眼睛,很快,麻藥起了作用,他睡著了。
手術后的日子過得昏天黑地,趙醒歸幾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只能二十四小時躺在床上,連坐都坐不起來,吃喝拉撒全部在床上解決。
他用手機上網搜信息,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脊髓損傷,也看到了醫生說的脊髓休克期。
脊髓休克是指脊髓突然橫斷失去與高位中樞的聯系,斷面以下的脊髓暫時喪失反射活動能力,進入無反應狀態,也稱為脊休克。具體表現為脊休克時,斷面下所有反射均暫時消失,發汗、排尿、排便無法完成,同時肌力喪失,血壓下降,運動功能消失
醫生說那是暫時的,成年人脊髓損傷后出現脊休克,大多數會在三周到六周左右恢復,再長一點兩、三個月也有,兒童用時會更短,損傷平面越低,恢復時間越快。
所以,那時的趙醒歸盡管躺得焦躁,有時會沖護工史磊發脾氣,大多數時間還是很克制,非常配合醫生的治療。
他堅信自己會好起來,看到媽媽掉眼淚,還會安慰她,讓她不要哭,說他會好的,可以重新下地走路、回學校上學、去球場打球。
他在病床上度過自己的十六歲生日,過完春天,進入夏天,六月初,苗叔來了,趙醒歸終于可以搖起靠背坐一會兒,他看到了自己的下半身,才意識到,他已經很久沒體會到兩條腿的存在感。
他需要別人幫忙才能翻身,需要別人幫他擦身、排便、做下肢被動訓練,抓著腿活動一下膝關節、踝關節,防止褥瘡和肌肉萎縮。
他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在床上解大便,還不是一兩天。
有時候會弄臟床單和身體,苗叔要大費周章地幫他換床單、換褲子,用熱水幫他擦身。
他覺得自己臭極了,整個房間的空氣都被污染,但他沒辦法,腰線以下一點感覺都沒有,也沒有力氣,只能像塊破布似的任人擺布,毫無尊嚴可言。
那兩條曾經可以跳起扣籃的健壯雙腿,在日復一日的臥床后,肉眼可見地消瘦下去。結實的肌肉逐漸綿軟松弛,還老是痙攣,每次痙攣發作,兩條腿都抖得跟篩糠似的,他繃著腰背躺在床上,緊緊地咬著后槽牙,只覺得生不如死。
住院期間,趙醒歸經歷過尿路感染,高燒一個多星期都不退,也遭遇過臀部褥瘡的困擾,所幸只是很小的一塊創面,在苗叔和護士的精心照顧下,最后痊愈了,沒有留疤。
可就算吃了這么多的苦,那殺千刀的、所謂的脊髓休克期也總是不結束。醫生私底下和趙偉倫、范玉華聊過幾次,每次都避著趙醒歸,聰明的少年逐漸意識到,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脊休克其實已經結束了,只是他的腿絲毫沒有好轉。
趙偉倫當機立斷,在六月時安排救護車將趙醒歸轉院去上海某知名醫院,專家們會診后,結論和錢塘的醫生一致,認為趙醒歸符合臨床認定的截癱癥狀,是脊髓損傷后產生的嚴重后遺癥,傷情不可逆,終身需依靠輪椅生活。
不過,專家們還是想再試一試,經過趙家夫妻同意后,給趙醒歸進行了第二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