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王賢侄這么快就把事辦妥,不但神速,就連媒體都跟著你的腳步走,好啊,請、里面請。”杜月笙笑的臉上皺紋分明多了些,但這種笑給人的感覺是由衷。
“杜世伯真是客氣,如此走出家門迎接王峰,實在不敢當,罪過、罪過。”
既然要演戲,大家就一起來好了,不然會覺得相處很不融洽。
兩人相攜走進大廳,禮讓著分賓主落座。
杜老板對身邊的管家說道:“陳伯,上好茶,對了,把剛從杭州送來的‘西湖龍井’拿出來,好茶贈貴客,這才叫物盡其用,哈哈哈。”
“杜世伯,我這次來,您可能已經猜到了,不知您看到今天的《申報》登載的文章,有什么感想。”
“喔?你怎么知道我已經收到今天的《申報》,要是按照平常人家見報時間起碼還要半個多小時以后,能說出來聽聽嗎王峰賢侄?”
要了解一個人,而且要了解到他的最深層,最好能先了解他的癖好,以及最細微的身邊和家中事。
王峰這次離開第十九路軍抗日前線,返回后方籌備支前物資,他都沒想到會把天捅了個大窟窿,既然干出這等事,要想把這天大的窟窿補上,那就要了解關聯到的事主。
只有找到他的喜好和弊病,才能對癥下藥。
“杜世伯,我知道您是一位非常勤奮好學的長者,尤其是成為上海灘大人物以后,非常關注國家、上海灘每天所發生的政治、經濟、軍事新聞,包括花邊都不放過。”
“沒想到王賢侄對我這么感興趣。”
“不是感興趣,是我也有這喜好,所以就算是同病相憐,不、不對,這句話說的不貼切,還請杜世伯不要責怪。其實我知道杜世伯有個習慣,每天專程派人到報社,成為第一位買報人,拿到第一份發行的報紙,這話我說的......。”
“哈哈哈,沒想到賢侄還是有心人,既然話說的這么透徹,那咱們也就不打啞語,開門見山的說出,豈不大家都很敞亮?”
王峰就喜歡跟珍惜時間的人打交道,不僅笑著問道:“杜世伯,請您對今天報紙上登載的頭版頭條,給個中肯的界定好嗎?”
杜月笙點頭說道:“既然王峰賢侄這么高抬,那我就在你們這些念過大學留過洋的學者面前弄一次斧,砍下一斧子要是覺得不合適,趕緊出言制止,不然我會下不了臺的。”
“請杜世伯不要過謙,小侄洗耳恭聽。”
“賢侄,我猜想這篇報道的新聞稿,主要部分應該出之你手是吧?不要否認,如果不是你親自捉筆,一位記者有再大本事,都不會在這件事上跟蹤采訪。就是有這想法,我想王賢侄因事情的隱秘性,也不會叫他跟在身邊,這話沒說錯吧?”
杜老板不等王峰搭話接著繼續說道:“報中提到張嘯林帶頭主動勸導有些人捐贈軍火,又捐出三百萬支援前線抗日,你這是要用模糊字眼、社會輿論打壓他以后不敢秋后算賬,這一點做得高明。”
“最出彩的是你沒收的大批毒品,不知通過什么關系,在最短的三兩個小時內,就轉讓給日住上海總領館的商務參贊,而你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杜月笙突然頓住看著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