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婉,既然咱們都是顧銘的好朋友,我就不再做作的直呼你名字,這樣交流起來比較順暢,至于剛才你提出中肯的問題,依你之見,如何將顧銘犧牲的消息告知顧老先生及家人?”
蘇曉婉沒想到王峰這個小白臉外柔內剛的翩翩美男,做起事來這么干脆利落,直呼他‘曉婉’,一下子把兩人的距離拉得這么近,一時感到萬般受用的羞紅著臉說道:“王峰,我看最好咱倆一起到顧老先生家,找機會將顧銘犧牲的消息告訴他們。”
王峰認為蘇曉婉提出這建議正合他意,馬上命令羅剛:“你帶領第三團的士兵兄弟,通過隱蔽的方式進入租界,在試槍靶場整修,安排受傷人員抓緊時間治療,沒有命令,任何人不得離開。”
他則帶著蘇曉婉以及此時傷勢已得到包扎、身體有些恢復的馮志遠,直奔顧竹軒老先生家。
顧竹軒是上海灘一位開明的‘聞人大亨’,1902年,16歲的顧竹軒跟隨哥哥來到上海,當他夾著單薄的鋪蓋卷站在十六鋪碼頭,那感覺就像電影《上海灘》的許文強,初到上海沒什么兩樣。
手頭拮據無依無靠的顧竹軒,看著十里洋場車水馬龍,達官貴人前呼后擁,公子哥、大小姐左擁右抱心中羨慕不已,但他最高理想就是能在上海灘混個棲身之處,吃飽肚子就心滿意足了。
一個胸無點墨又無靠山的窮小子,要想在上海灘活下去,只有找到能掙口飯吃的苦差事。
顧竹軒找到一家黃包車行,在沒有保證人的情況下,跟老板下面管車的頭目好說歹說,最后才討下拉黃包車的活。
拉黃包車可以說是上海灘最底層貧民才干的營生,這種苦在電影老舍《駱駝祥子》里,就可以看出他們有多苦。
冬天頂著刺骨寒風瘋狂的拉著客人奔跑,揮汗如雨,襤褸的衣衫被汗水浸透。
三伏天頭頂烈日,腳下是燙腳板的柏油馬路,每踩下一次,就像踩在燒紅的鋼板上,彈跳著盡量保持腳占地的時間。有時還要遭到車行管事頭目欺壓,街頭混混的打壓凌辱,吃力的拉著中上階層的客人,奔波于繁華街市和娛樂場。
顧竹軒初到上海灘,為人謙和又能忍氣吞聲,拉起黃包車力氣大吃苦耐勞,飛星黃包車行的德國老板,看顧竹軒方面大耳,膀大腰圓,雖然穿的寒酸,卻透著一股堅韌,不僅看好他,叫他專門給他拉車,隨時恭候的伺候著。
心思縝密的顧竹軒,有接觸主宰他生存、給予衣食的老板,這個絕佳機會哪會輕易放過,拼命靠攏,力爭把什么事都做到最好,很快得到德國老板的青睞,并成為最靠近身邊的心腹。
第一次世界大戰,好多歐洲人回國,德國老板考慮再三,最終也決定返回德國,臨走前將回國的消息告訴顧竹軒,并試探的問道:“我要回國,這么大的車行你有沒有心搭理?”
“老板,我很想接下您這個車行,可手頭拮據,自己湊上一些再籌措一些,不知是否能達到您出讓的價格。”
“你能出多少錢?如果差的不多,看在你我交往一場,再是我也想與你在華交個朋友,不妨說出來我聽,我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