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廷亟需良種,他們建有自己的育種院,也對外吸納學子。當然了,收效甚微。
育種師以土妖天賦最佳,而土妖大多都有父輩傳承。誰會去朝廷學藝
而除了土妖,其他人想要育種,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何掌門提著這袋種子,想了半天,交待自己宗門的佃戶,將這種子好生播種。如意劍宗這么大一個宗門,總不能全靠弟子交納的學金過活。
他們不僅有自己的土地,還有灌有劍招的護身符、供凡人修習的強身劍法等等。開源節流,仙門也不能免俗。
何掌門用自己的小金庫支付了黃壤的良種錢。
他認為已經給得很多了,黃壤卻不太滿意,要他下次不可以隨便賤賣。何掌門苦笑這樣下去,自己的私房錢會不會不夠花
過了約摸三四個月,何掌門早將這事兒忘記了。忽有佃戶告訴他,道上次的小麥良種成熟了。
何掌門對孩子的心血十分重看,不管好孬,他決定親自去看看。隨后,何掌門站在這塊農田之前,呆住。
"這這這是上上上上次的小、小小麥種"他問。
"回掌門,正是。"佃戶答得戰戰兢兢,"都怪小的。小的想著這麥種不多,便沒按袋上育種師交待的施肥請掌門治罪"
那佃戶悔不當初,像他們這樣務農為生的民戶,對良種最是愛惜。他十分心痛。
何掌門站在地邊,整個人都驚住。
他雖然不務農,但也不是五谷不分之人。這小麥植株低矮,但麥穗飽滿。何惜金一眼就看出,這絕不次于市面上一些售價昂貴的名種
而佃戶卻說,并沒有按育種師交待施肥。這對于許多良種而言,都是大忌。
也就是說,如果正確施肥,那這小麥種的產量何惜金暗自心驚∶"你、你、你誤、誤誤事"他斥了那佃戶一句,急急忙忙地趕回家。
黃壤不在,何惜金于是去到地里尋她。果然,黃壤坐在地邊,雙手托腮,正在打瞌睡。
而地里,金黃的小麥隨風搖擺,一臉豐收的得意模樣。
何惜金搓了一穗麥種,只見那金黃的小麥果肉厚實,握在手中沉甸甸的,如玉如珠。確實是好東西。
"阿、阿阿壤"何掌門把黃壤叫起來。黃壤睡眼惺忪,見是他,這才起身∶"姨父"
何掌門牽起她,說∶"姨、姨姨父送送送你去去育、育、育種種院上學,好、好好不、好""育種院"黃壤因著喜歡他,連他的結巴也不嫌棄了。她有時候還挺愛跟何惜金說話的。她說∶"那是什么地方,我不去。"
何惜金說∶"是、是朝、朝廷、官、官官學。
"朝廷"黃壤眼睛一亮,扯著何惜金的袖子,問∶"是在上京嗎"
"不不不不在上、上上京"何惜金說。黃壤大失所望∶"那我不去。"
何惜金又補了后半句∶"還、還、還能、在在在哪"
"黃壤仰起頭,一臉幽怨∶"姨父你下次說話能不能不要大喘氣"何惜金哈哈大笑,黃壤這才揪住他,道∶"我要去你和姨母送我去,好不好""好、好好"何掌門得了個才華橫溢的侄女,自然也是愛得不行。
這事宜早不宜遲,他跟屈鼻英一商量,便決定送黃壤去上京。朝廷官學,不僅有大儒講學,還有廣闊的田地可供實驗。
這對于黃壤這種"沒見識的黃毛丫頭",確實是最好的啟蒙。她若是身在黃家,尚有人指引。如今既然出來,就只能依靠學堂了。
何惜金和屈曼英也不耽擱,夫妻二人帶上黃壤,直奔上京。黃壤心中雀躍無比,自然不是為了什么官學的育種院。上京,這個地方,總是跟第一秋血脈相連。她閉上眼睛,連馬車行走的聲音都覺得悅耳動聽。
如意劍宗的車駕,自然是快。
一行人很快就進了上京城。黃壤一路沿街細看,可此時的景象,其實同現實里第一秋帶她逛街時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