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的生活條件的確很不錯,家里有十幾畝田地,還有四棟即將入住的別墅,趙村長是管理農業的一個小官,楊嬸是食品廠的廠長,趙生和趙源都是科技設計室的重要成員,平時還在各自的廠里任職,手頭上還擁有各項發明的專利,尤其是趙源搞的自行車,不僅拿了飛天獎還拿了專利獎,光是分紅就能讓這輩子吃喝不愁,小三趙鵬飛也成為了第一條公路的總工程師,現在一個月的月錢也不少。
說實話,他們家這種條件,兩個兒媳完全可以在家做富太太,請幾個人照顧家里的孩子,幫著料理家務。
她們都是從最艱苦的日子過來的,對于照看幾個孩子,根本就沒想著請人,家里的事情也是事事親力親為,若是種蘑菇,哪有那么多的精力。
但楊嬸也不是那等不開化的人,一定要把兒媳給拘在家里。
何況,女帝天天提倡女人生來平等,和男子一樣頂天立地。
很多女人都能出去成就一番事業,憋在家里做太太的女人,反倒招人笑話。
兩個兒媳又是要強的人,不肯讓別人說她們配不上自家男人。
楊嬸道“種蘑菇是一件精細的活兒,你們能干,肯定能成,要是忙不過來,就請幾個人幫你們照看一二吧。”
無論是照看家里,還是照看蘑菇,只要兒媳能夠合理的安排,楊嬸都沒有意義。
楊嬸支持她們種植蘑菇,二兒媳嚴婷婷激動地連忙道“娘,你可真好”
看那些八婆還怎么嘴碎她們是吃閑飯的。
楊嬸把蘑菇送到暗衛手上,白梧桐拿到蘑菇后,很快就按照筆記本上的方式,對照不同蘑菇的菌種培育辦法,進行了培育。
現在是夏天,正是菌種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白梧桐在房間里增加了一些濕度,一天的時間,就發現乳白色的菌絲,迅速生長了幾厘米,不出五天,就能占據整個玻璃瓶。
菌種的初步培育很成功,接下來,就要搭建適合的菇房了。
白梧桐本來是想在工作室直接種的,但想到要讓老百姓更直觀地看到蘑菇的產量,就讓人搭建了四畝地的菌房。
菇房搭建很簡單,只要保證合適的溫度和濕度,適合菌包生長的條件就可以了。
菇房內部,還可以根據寬度和高度,更加合理地利落空間,分層養殖蘑菇。
白梧桐監工菇房的進度,大家都在打聽,女帝又要干什么。
和白梧桐關系比較熟的有家村人,看到楊嬸的兩個兒媳跟在白梧桐的身邊,還正兒八經地拿著本子寫寫畫畫,遇到不會寫的字兒,還會問自家小崽子兒,讓他們給幫忙寫字。
大家不敢湊太近,等到白梧桐離開,才敢去問楊嬸的兩個兒媳,“女帝帶著你們干啥呢”
在楊嬸的爭取下,何桂花和嚴婷婷都負責了兩畝菇房種植,只要蘑菇成功長出來了,她們就是第一批擁有蘑菇種植技術,以后專門會帶領大家種植蘑菇。
大家問話,善于交際的何桂花立馬道“女帝帶著我們種蘑菇吶,等蘑菇種出來了,以后還會讓大家一起種”
大家當什么事兒呢,原來是種蘑菇,很多人一定種蘑菇立馬就散開,趕緊去上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