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親身體會過區別的人,會很難明白“人多力量大”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概念。
我們以冒險者的每日旅行為例——與隸屬體系的職業軍人不同,里加爾的冒險者通常沒有輜重部隊為他們背負補給。這導致幾乎每一個冒險者都是優秀的野外生存行家,以及重量計算高手。
冒險者幾乎不會穿著騎士般的全身甲,一個原因是大部分沒有加入某個傭兵團的普通冒險者經手的更多是鄉間治安任務而非正面戰場,因此他們更加仰賴自己的技藝通過劍術格擋和團隊配合來保命,而非甲胄。
幾個人乃至十幾個人的小隊巷戰與正面戰場軍團沖突,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規模——這聽起來又像是一句正確的廢話,但規模的大小其實對參與的每一個個體影響都非常大。
規模越大,雙方參與的人數越多,就越難以協調——也意味著混亂會更經常發生。
十幾人對十幾人的戰局你可以通過人員配合等因素盡可能地排除或是規避危險,優秀的團隊甚至可以無傷打倒對手。但當人數上升到千人規模時,這種戰術上的微小優勢就沒有太多的意義。
用更直白的例子說明:當對手有兩個弓箭手時,只要在戰術上進行規劃,把他們擊殺或者避開弓箭手的射擊角度就可以抹除這一威脅;但當對手有200名弓箭手時,穿上能夠抵御弓箭的盔甲進行被動防護,會成為更高效的選擇。
越是傾向于對人作戰的傭兵團,裝備就越接近正規軍,擁有較高的裝甲覆蓋率。而普通的個體或者小團隊冒險者護甲總是更加輕盈,除了他們更仰賴同伴的保護與自己的劍技格擋身法躲閃以外,另一個更現實的原因。
是背不動。
古典拉曼時代的軍事學說,以馬呂斯執政官的改良標準規定:一名重裝士兵的負重大約在當今里加爾標準單位30千克上下。
這30千克的裝備包括了鎧甲、頭盔、投槍、大盾、短劍、匕首以及各種生活物資。這是大部分人類所能背負的負重極限,而按照極限標準背負并且徒步行軍有多痛苦,從當年的拉曼重裝步兵們自嘲是“馬呂斯的騾子,吃苦耐勞”便可見一斑。
如今的里加爾騎士負重也在這個量級,但有別于拉曼重裝步兵的便是他們大幅度強化了護甲。30千克的重量最少有25千克分配到了全身板甲上,再算上武器,已再沒有額外負重可以負擔生活物資。
因此里加爾騎士極其仰賴侍從步兵與輜重部隊的供養,即便是高速急行軍的狀態都需要多帶幾匹馬作為馱馬使用。
如此奢侈的做法自然不是多數底層人出身的冒險者所能擁有,別看我們的賢者先生與洛安少女在里加爾那會兒總是有馱馬可用就認為這是慣例——大部分的冒險者其實只能自己背著自己的行頭徒步行走或是租用馬車。
而且考慮到他們總是接到前往偏僻地帶的任務,這30千克的負重往往不能堆滿,否則爬個山都會踉踉蹌蹌把自己給摔死摔殘。
絕大多數里加爾冒險者的負重,與和人武士的武裝系統重量近似,在20到25千克左右。
但冒險者總是會把裝備的負重控制在15千克左右,因為他們還得給寢具、天幕、飲食鍋具和維護用品騰空間。
一把長劍的重量通常在13到15千克之間,一面拳盾的重量在1千克以內,而北方斯京人愛用的層疊椴木圓盾重量則要到3千克左右。若是要用劍盾的配置采取西海岸更常見的鳶盾搭配單手劍,一套組合總是在4千克左右的重量。這再加上一件短袖的鎖子甲——通常重8-9千克,視乎使用者身材——便已經接近15千克的限額。
而這個基礎上再加上一些零碎的關節金屬護具,多一把匕首或者帶點飛刀,實際上便已經幾乎要超標了。
參考這一點,你便會明白為什么煮沸硬化的皮甲會在冒險者中如此受歡迎——鋼甲誠然具備更強的保護能力,尤其是面對會使你骨折的沖擊時,但它們也往往更重。對于主要仰仗自身劍技進行格擋反擊的冒險者而言,厚實堅韌的硬化皮甲或者層疊軟甲這樣的輕便護甲,能夠阻攔一下對手利器的切割劈砍不至于輕輕一劃就皮開肉綻鮮血橫流,便已滿足需求。
——當然,另一個原因是在硬化處理前較為柔軟的皮革與織物鎧甲更容易制作,所以量身定制者價格也更親民。差不多與不合身不舒適的二手鋼甲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