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洲的支柱產業是農業,這是一個只需要稍加調查就能夠輕易得知的事實。
平原地帶大批量種植的主糧產物;丘陵地帶的蘿卜與蔬菜;山岳地帶則以各種引進作物還有茶葉、果蔬為主。復雜多樣的農業種植人員占據了這個國家近70%的人員構成,剩下還有將近30%,依托于漫長的海岸線從事漁業相關。
這些地理因素和生產相關構成了和人的主要飲食結構:
以小米、大米或者薯類作為主糧,佐以腌制的蔬菜、海產品和海藻之類的海生蔬菜,再配上少量的河魚或者海魚。在離海岸較遠的地方人們則仰仗大豆獲取蛋白質。因為人口較為富集的緣故哪怕經過世代智慧累積采用了梯田等耕種方法盡可能開墾,耕地也只是堪堪足夠提供人類食用的口糧。
也因為這一原因,動物類食品在這個國家相較里加爾是更為罕見的。
沒有廣袤的草原來牧羊,耕地那些寶貴的糧食人吃都不怎么夠自然也分不出多少余額來飼養牲畜;里加爾式的半放養的豬也養不起來,因為新月洲的山林普遍要更加貧瘠不像里加爾的黑森林遍地松子漿果菌子。且地形大多陡峭,膽敢放養大概率就找不回來了。
如此諸多條件下大型家畜飼養較多的也就只有用作耕地勞力的牛和驢與騾子,但這些顯然是不能輕易宰殺去吃的。除此之外便是作為貴族身份象征因而硬著頭皮也要養的馬匹。
真正算得上常見的動物制品除了海魚以外,也就只有沿河人家飼養的鴨鵝或者農家的母雞下的蛋。但就算是這些,也往往因為口糧短缺的問題而并不充裕。
能夠做到一天在孩子的飯碗里多一個雞蛋,就已經是相當有寬裕的農戶了。
從平均水平來看,和人平民的生活恐怕是不如里加爾一些富裕國度的。
但這也是因為這是一個人口更多的大國。
四千年的光陰中,月之國除了內部一些細小摩擦與叛亂之外,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這種以農業為主漁業為輔,自給自足的狀態之中。
地處孤立的大陸,缺乏對外直接交流溝通的渠道等因素,讓這個國家整體的經濟和社會都處于一種內部自我循環的狀態。
而這種自給自足勉力維持的模式一旦產生了什么變故被打破的話,就會像是一個順著坡往下滾的球。
缺乏任何外力來將它停止,一路下滑。
——時值拉曼神歷1332年,大月歷4164年9月。在攻陷泰州又繞過章州直接于濟州水俁港登陸,打下大半個濟州后停留整頓半月有余。
藩地軍又一次進發了。
浩浩蕩蕩的部隊由藩地貴族與收編的濟州足輕組成——不同于大多數濟州士族潰逃或者嘗試抵抗,一旦領頭的華族被擊殺,其下的足輕們就往往會成批地倒戈。
而宛州與嚴州州牧和高層幕僚們在聽聞這一事實時大聲痛罵卻死活想不明白的是,足輕們倒戈的原因其實早有伏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藩地軍發起進攻的時機,正是夏收農忙時節。
貴族終歸是一種遠離了平民的存在,泰州這個北部重鎮和重大產糧地被拿下來,少了稻米時。所有鄰近直轄州的貴族們腦子里想的都是:
“壞了,這下給新京上交的貢米要變少了自己的份也要變少了。”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政治問題,能否解決會關乎到自己仕途。
因為貴族所缺失的,永遠可以從下層平民身上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