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一行人現在對于新京掌權者而言,就像這個小孩。
反復聲張的警告勢必會隨著重復次數的變多而失去警示的意義,人們會變得麻木最后甚至厭煩。
之前他們一直大聲警告著關于里界關于怪力亂神的現象的危險性,現在又怎樣?想說農民會造反?區區農民?
占用了大人物們的寶貴時間,就只是想宣傳你那毫無根據的威脅論?
希望大人物們行動起來,勞師動眾為了證明你區區幾個人的說法?
“爾等是否想在我大月國掀起風浪惹是生非?”
“我大月國四千余年統一王朝,豈是粗野異邦蠻夷的三言兩語便可動搖的!”
“歪門邪道!”
回想起自己在提出信息所獲來源是亨利以后遭受的訓斥,博士小姐便沮喪地深深垂下了頭。
他們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這一切的風險,但即便真的努力去搜集與證明,在無法直接接觸到最高掌權者并且說動對方的情況下,這些資料和說法也大概率會在某個環節被阻攔下來,嗤之以鼻。
不論內容有多么正確都會。
因為人是有惰性的。
即便下克上運動的相關傳聞早早就有之,甚至即便是有許多南逃的北部直轄州士族與華族都親身經歷過了數以萬計的平民暴動起來的狀況。
一旦他們回歸到新京,回歸到被許多人請安問好鞠躬行禮的高貴日子,他們就又會把這一切通通忘掉。
因為對他們來說這種尊貴和平的日子里卑躬屈膝的平民才是“日常”,而“非日常”往往是“短期內的、暫時性的現象”。
直到再度火燒眉毛,才急急忙忙嘗試去解決問題。
哪怕親眼見證了人民群眾的力量,他們也不會相信不會認為“下克上”在將來會演變成一種常態。
他們注意不到這個國家許多地方早已四分五裂的事實。
借助邪道的力量,肆意橫行的黑暗造物。
有別國勢力插手的,北部藩王的叛亂。
更早以前的白色教會煽動的叛亂,以及附帶著作為報復的對于異邦人和少數民族的捕殺。
若沒有動蕩的基礎,單單只是幾句話煽動,怎么可能發起如此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
人浮于事的貴族官府和底層平民之間早已存在的種種裂痕與隔閡需要的只是一枚火種。
新京花了數千年的時間從思想和文化上形成枷鎖,禁錮住這個國家的各個階級以保證統治者的權力。但這份枷鎖在外來思想的沖擊下早已產生了裂痕,而一系列現實中發生的災難事件又進一步加速了它傳播的速度。
華族們在和藩地之間的戰爭中接連表現糟糕,卻奔逃到新京繼續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同樣試圖逃離戰亂的流民難以填飽肚子,卻被一紙法令,由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們告訴他們。
“你們的命還不如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