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亞文內拉的中部和南部,在越過艾卡斯塔平原最南端的道沃夫博格之后,向前向西走出一段路途,肉眼所見沿途存在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城堡,幾乎是密密麻麻一座山頭連著一座山頭般地批量存在著。它們風格各異,有的歷史悠久有的僅僅建成十數余年,大部分由三四個村莊環繞,容納幾十到上百個人,也有的小到只能容納二三十人,但還有一些,是和道沃夫博格領地相近,略遜或者略強的,伯爵到侯爵級別的領地。
平坦遼闊的艾卡斯塔是亞文內拉境內最大的平原,更往南去在斷戈峽谷過后地面直接深陷變成里戴拉濕地以前,國境內部還要經歷數次的起伏,而坦布爾山腳下的森林也一度往外延伸,形成了被西瓦利耶人稱之為“內拉森林”的很長很長的一段森林地區。
它與加爾里爾河為伴,水草豐美動植物特別是野豬也野鹿非常豐富這也是那些西瓦利耶的貴族會稱亞文內拉貴族是“散發著豬糞味兒的”而王都是“建立在山豬巢穴之上的”的一大主要原因。被內拉森林所包圍的亞文內拉權力中心點所在的這些領省之中野生動物極其常見,而這邊的氣候到底與索拉丁有著不少的區別,因而不像索拉丁地區那樣會直接把城邦建立在雨林之中,亞文內拉中部的城堡多數是在湖泊附近或者山地上高高建立,所以倒也還算明顯,
征服了道沃夫博格伯爵領地以后,愛德華的部隊自然就繼續朝著南部前進。超過十萬人的大軍在整頓修養之后從平原地區進入森林地帶,繼續前進了一周的時間都沒有遭遇到任何的敵人,即便有幾個小小的邊境騎士領,在這等規模的軍隊面前也是果斷地選擇了舉起白旗,加入到愛德華的麾下。
再加上那些聞名已久前來投奔的南方農民,十萬人的軍隊在越過了道沃夫博格以后又增減了一萬三千有余。
擴大的軍隊需要重組,沿途不斷加入很多甚至只是因為聽說愛德華的民兵伙食比較好來混口飯吃的人也是造成了不小的麻煩。王子殿下用以收買人心的解放奴隸的宣言顯然并不是什么金言玉律,雖說大部分士兵還是對于他擁有尊敬的,但早在亞文內拉立國以前千百年來西海岸的人們就習慣了奴隸這種制度的存在,所以即便是對三月宣言最擁有認同感的老兵們,在一些言行上面,也依然改不了過去的習慣。
洛安人和亞文內拉農民還有西瓦利耶難民,傭兵和民兵還有作為后勤支撐跟上來的商人們以及其他各色人等混雜的一起,軍隊的內部隱隱分成許多個小團體的行為顯然并不如同一開始預料的那般“大家都是亞文內拉人”所描繪的景象那樣美好,而相互之間的瞧不起,由偏見等等導致的細小摩擦自然也是接連不斷,令作為領導者的亞文內拉騎士們無比頭疼壓力巨大。
甚至就連他們自己內部也有不少人經常對那些粗鄙又貪財經常小偷小摸貪小便宜的傭兵和唯唯諾諾的西瓦利耶難民是嗤之以鼻要改變這一切顯然不是動動嘴再喊一喊口號就能夠做到的,愛德華在艾卡斯塔許下了一個諾言,而他現在需要做的是兌現它而不是再許一個,任何人都是有審美疲勞和忍耐限度存在的,一直都不實現總是讓人們在那邊喊口號的話熱血沸騰太多次就沸騰不起來了。
不論如何,他們眼下只能這樣將就著過,但那些每日每夜都在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并不只是讓人頭疼而已,優秀的領導者就是這樣,他們會從錯誤當中吸取教訓。愛德華摧毀了一個體系,他親口承諾奴隸們可以不用被主人為所欲為為他們去送死,但僅僅只是摧毀是不夠的,他還需要建立另一個體系來代替它。
他需要調和這些矛盾,立洛安王族作為亞文內拉的另一個獨立王室家族以收買洛安人心的這件事情仍在持續發揮效力。但它并不是只有好的結果,洛安人畢竟在民間有著經年持久的壞名聲。這并不單單是偏見許多的洛安人確實至今仍舊是流寇劫匪,甚至很多年紀更老的亞文內拉人跟洛安人之間還有殺妻奪子之仇,他們絕大多數都已經放下,但也有一些人懷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