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其他很多詞匯一樣,如今流傳在人類世界語言當中的“精靈”這個詞匯,也是由拉曼語創造出來的。
盡管它的發音源自于巫師語中對于精靈稱呼的拉曼化,而意味早在帝國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但在長久的歷史當中根據時期不同,拉曼人逐漸賦予了它許許多多與最初不同的涵義。正如博大精深的這個東方帝國其文化本身一樣,這個詞如今也成為了一個多義詞。
拉曼語之中的“尼”這個尾綴有“類似、相似”和“屬于此物”的涵義存在,而在將它和精靈結合變成“艾爾芬尼”以后,這個詞匯就變得適合形容一切柔和而美好的事物。
陽光燦爛的帕爾尼拉主城有三種日子,毒辣熱烈陽光萬里無云的大晴天和不那么燦爛的陰天分別占據了相當的比例。而夾雜在它們之間,不那么毒辣但卻依然陽光明媚的柔和日子,帕爾尼拉的市民們以拉曼語表達時便會稱它是“烏恩艾爾芬妮基羅涅”。
這種醇厚的文化唯有在這里土生土長的人才能體會個中意義,而它在拉曼語當中到處都是也進一步地使得這門語言成為了這里也讓我們再度引用一個拉曼式的雙關語“學會容易,學會難”的一種對異邦人并不是那么友好的語言。
盡管表面上謙遜而又熱情,但這種骨子里頭的千年東方帝國驕傲是他們不論如何都甩不掉的。一個東海岸本地人可以很清楚地從口音以及用詞上頭判斷出來你是哪里人,不論你偽裝得有多好,這些需要有共同文化才能理解的俚語并不是只要會讀就能夠理解的但讓我們話歸原處。
“精靈”這個詞顯然在拉曼語當中有著極其美好的意味。而隨著拉曼文化對世界上相當多地方進行的輸出,許多從未接觸過精靈的人們也都對于這些單從外觀上看要比人類優秀非常多的種族抱有一種莫名的好感。
不過若前去追究人性本源,誰又不是這樣呢
五大種族當中和人類接觸最多的是矮人,但在人類社會當中風評最好矚目程度最高的卻是精靈這歸根結底,還是和外貌相關。
毛絨絨的獸人只局限在大陸西部的庫爾西木地區,雖說他們的女性也嬌俏可愛但這可是能夠盯著一張可愛臉龐用爪子撕碎獵物茹毛飲血的存在,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接受得來。
而余下的侏儒和矮人,又矮又壯的后者不提前者的外觀就與人類12歲以下的兒童差不多,除了少部分口味獨特的人以外也顯然是狩獵范圍之外。
以排除法計算,精靈的身形是與人類最為接近的,而與此同時他們還有著整個種族都優越于人類的外表。
常年穿行于森林之中的自然之子,為蓋亞所熱愛的光,肥胖和被太陽曬黑之類的事情與精靈是無緣的。而在外表的襯托之下他們的任何一舉一動至少在人類心目中都變得是如此地優雅、迷人。
發個呆就是若有所思地凝視遠方,有氣質有內涵。
心情不好垂下頭就是憂郁得惹人憐愛,有故事有內涵。
就連發脾氣盡管精靈很少這么做也都是嬌嗔可愛。
只要長得好看,一切都似乎是可以被原諒的。他們都不需要自己前去解釋,人類就給出了無數相關的傳說和書籍,仿佛他們比起精靈本身更加了解他們的想法一樣。
那么。
當懷抱有這種朦朧又美好的印象的人,真的遇上了一個精靈的時候,事情會是如何呢
亨利環抱著雙手,倚靠在樹干上好整以暇地看著營地內眾人目瞪口呆的模樣,嘴角隱隱有著一絲笑意。
壞心眼的賢者先生,真是個糟糕的大人。對于這個人已經熟悉的不得了的米拉翻了個白眼無言地傳達了這個意思,但就連她自己也是心中的震撼久久未停,因為這個身高和瑪格麗特差不多的嬌小精靈女性,實在是。
太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