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的風聲從耳畔穿過,臉上保暖圍巾的口鼻部分因為呼吸的水汽而結了一層淡淡的白霜。
羊毛斗篷被盡力地裹緊,然而盡管如此風還是“咻咻”地從縫隙鉆進來。
積雪落在了厚重的羊毛斗篷兜帽頂部與肩部,因為沒有合適的雪鞋,腳一步踩下去就深深地陷入到了雪地之中,不一會兒皮靴的內部就開始被濕氣和滲出的汗水所侵蝕,讓羊毛襪子變得又濕又冷十分難受。
“就快到了”前方不知道誰的聲音響起,盡管盡力大喊,卻仍舊被風聲影響得模糊不清,只能分辨得出說的是拉曼語這一事實。
“就快到了”
一個人接著一個人,他們把消息傳到了長長隊伍的后方,以讓其他人重整士氣避免被疲勞所擊敗。
天色昏暗,盡管隨著南下現在月光和日光都要更加強烈一些,但在風雪刮起來的今晚能見度降低是理所當然的。
手中的火把被狂風吹得呼呼亂響。看上去這種時候似乎有玻璃罩著的燈籠會是個更好的選擇,但實際上呼嘯的狂風即便是燈籠也會被吹熄。加上飄來的雪花可能會被燃燒發熱的燈籠表面融化結冰附著在上面,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是粗大的木頭裹上布匹浸鯨魚油的巨大火炬更加可靠。
盡管它的燃燒時間比起蠟燭要短很多,差不多三十分鐘就會燒盡,但那就連狂風也無法撲滅的熊熊大火在能見度低下的天氣里成為了準確的引領坐標。
每隔三人就有一人拿著火把,而其他人也在身上帶著備用的火把。他們在厚重的羊毛斗篷之外背著帆布和藤框做成的背囊里頭滿滿當當地裝著各式各樣的裝備,有的人身上還掛著單肩的帆布包放著額外的一些物品。
十幾個人的隊列拉出了長長的隊列,為了防止有人在風雪之中掉隊走丟他們用粗大的麻繩纏在腰間連住了所有人。
走在最前面的人背后背著用麻布包裹起來的長條物,手里拿著一支很大的火把,個子相當高,顯而易見地正是我們的賢者先生。
在這種需要艱難跋涉的地形之中,前方的領隊必須得是個體力充沛而又經驗豐富的人。
因為他不單帶著同樣甚至更多的裝備在行進,還肩負著及時發現危險確保方向正確的重任。在這種天氣環境之中光是往前走本身就已經令人精疲力竭,還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注意身后的眾人。不能一個人蠻干走得太快,要確保整支隊伍的安全。
如此重任,理所應當地只有我們的賢者先生可以承擔。
但此刻走在他身后的,卻并不是米拉和咖萊瓦,而是學者團體當中的成員。洛安少女和年青的搬運工這兩個體力更好一些并且有經驗的人被安插在了隊伍的中段和后部,這是為了避免這些相對而言更加缺少經驗與鍛煉的學者還有傳教士們在路途中累垮掉隊而刻意安排的。
將老練的隊員安插在隊伍的中段和末尾,這樣前后將新手保護起來,當他們開始顯露出疲憊跡象或者因為天氣緣故有什么意外發生的時候,這些老手就會及時地注意到并且匯報情況作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