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在看到那些本該屬于己方的夷人卻與外來者狼狽為奸之時,他也未曾有多少畏懼不過是些老弱婦孺組成的雜牌,又怎能與久經訓練,每日都最少對著木人練上三時戳刺的職業士兵比擬
他的內心是十分自信的,哪怕舉起了反旗,也依然有作為和人貴族武士的自尊。
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佐以充沛的資金,飽讀兵書,對最少三種以上的主武器了若指掌。
他自認不論面對哪一種情況,都已經擁有了合適的應對方案。手底下的人完全明白應當如何擺出陣型,應當以什么姿態迎擊敵人,如何封鎖,如何側襲,或是為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
與其他任何武士家的兒子一樣,他對兵書倒背如流,完全知道對方采取某一種進攻陣型的話,自己應當采取的是怎樣的應對方法。
他做好了最充足的迎擊姿態,隨時準備變換陣型。
但對方。
沒有采取兵書上所寫的任何一種進攻陣型。
“歐伯放箭”他聽見一個女人的聲音這樣喊著,緊接著那群夷人就亂糟糟地站在遠方拉開了弓。
武士目瞪口呆。這些人手中的弓既沒有相近的尺寸和拉力,甚至連所用弓矢的大小重量都有差異,射出來的箭雨歪歪斜斜,根本不足以形成真正的打擊。
這是何等愚蠢的雜牌軍才會有的行徑盡管這樣想著,為了保險起見因為夷人據說會在箭上淬毒,見血封喉他還是讓手下們升起了擋箭用的竹門,將對手的身姿與這波歪歪斜斜攻擊力完全不足的箭雨一并抵擋在外。
臨時以厚實楠竹配合麻繩制成的竹墻,加上滑輪與粗繩吊著同樣材質的巨大門扉甚至足以擋住大弓的近距離射擊。缺陷是沒有屋頂,不僅無法避雨,亦難以抵擋頭頂落下的攻擊。
因此他們需要暫時下蹲,躲入竹墻傾角的下方。
這是萬無一失的防御壁,他只是為了保險起見,所以按照最為標準的操作手法,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折損。
他只是為了保險起見。
對方還在幾十米外,這墻壁也足有兩米多高,只要等到箭雨過去,就可以開門迎戰。
完全來得及的,按照兵書上的記載,這便是最為正確的做法。
他按部就班,在完成了抵擋之后令手下重新垂下竹門,然后在聽到意外動靜的一瞬間急忙地喊了一句“停下”,卻已經晚了一步。
“嘭”一只大手抓在了剛剛開始降下的竹門末端,緊接著用力地往下一壓。
“哇”粗大的麻繩被以極高的速度往前抽去,使得未作準備的那名拉門足輕雙手都被劃得血肉模糊。
該怎么做在這一瞬間,武士驚覺自己腦海中冒出來的竟是這個想法。他立刻拿出了專業素養把這個念頭驅逐出腦海,但下令卻也已經慢了一拍正如所有照本宣科缺乏實戰經驗的指揮官一樣他不懂得如何應對那些在兵書上沒有教他應對的情形。
他缺乏面對實戰環境當中復雜多變的情形,所應有的反應能力。
飽讀兵書誠然重要,但光會對號入座是不夠的,還需要把這些內容應用到實際戰斗之中,總結出來自己的規矩。
他光是讀了書,還沒有“讀破”書。
武士在極短的時間內意識到了自己在這方面的缺陷,他的內心當中一瞬間經歷了自我反省以及重新打起精神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