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武士所攜帶的營帳共有5頂,其中上級武士與小少爺一同居住在較小但做工最好的一頂之中。下級騎馬武士與足輕們則是分別用兩頂更大一些的普通營帳。余下的兩頂便分別給了亨利一行以及夷人部族使用。
由中等厚度布匹制成的大型軍用營帳折疊起來單獨就占據了一整個箱子的空間,翻出來再展開完全足以容納二三十人在其中并排躺下。雖然每個人的空間會稍小一些,算上行李的話就更加狹窄,但卻能夠有效地遮風避雨。
5個營帳要扎起來會費好一些時間,因此足輕們吃午飯也會比其他人晚一些。他們先弄好了自家少主的,然后又在亨利他們開始吃午飯時弄好了上級武士的,此時才在弄自己以及行李過夜所用的營帳。
20分鐘的時間弄好了三十人的住所同時還整理著行裝與制作午飯,這還是在優哉游哉的情況下,想必若是在更為緊急的情況下,速度也會更快一些吧。
這與和人軍用營帳的巧妙設計是分不開關系的。
營帳的頂端有一系列供牽引繩穿過的小孔,幾名足輕在之前手腳麻利地把細棉繩穿過之后,另一人則是從馱牛的身上取下來一捆綁好的圓竹棍,并且在一側取出了大小相近的空心銅環。
一邊吃著午飯,亨利這邊幾人一邊好奇地觀察著他們的作為。
原本不知用意的那一系列粗竹棍,在那名足輕的手里藉由銅套環連接起來,最后在最上端加上了一個打磨光滑的竹制蘑菇頭蓋子,他們立刻就明白了作用。
50公分左右長度接了好幾節變成了兩米五的竹棍,那不會把營帳頂端捅破的蘑菇頭頂在了上頭,將營帳撐起。而其它幾人則在各個方向拉住了牽引繩,配合在營帳內部抬著撐桿的人將桿子立起的動作拉動牽引繩,就把整個碩大無朋的營帳給拓展了開來。
緊接著拉著牽引繩的人先站在原地,若是人手不足的話可能會把繩子綁在什么東西上面固定。但因為人手充足,他們便只需維持著將頂端拉伸拓展的狀態即可。
而其它早在旁邊等候的同伴,則是走上前去抓起垂在營帳邊緣,用粗線縫在上面固定好的粗主繩,進一步地將整個營帳給撐開。主繩拉至一定位置之后,將末端的繩套圈在約莫有小臂長的銅扁釘上,接著用由外向內的斜角拉緊并插入泥土地,用腳踩和體重借力壓入泥土之中,便完成了整個營帳的搭建。
以中心桿子撐起來的結構再配合繩索和套環拉伸拓展,人手足夠的情況下這樣的營帳多半5分鐘都不到便可建立起來。而且因為支撐桿很少的主要靠繩子拉開的緣故,本身的體積也很小。二三十人規模的營帳光是布料部分折疊捆綁壓縮起來的話一個人便可以背負。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種以多人合作為前提并且考慮了許多方便攜帶與搭建細節的成熟軍用營帳,也是常備軍制度十分成熟軍隊數量也很是龐大的國家的一個特征。
里加爾世界西海岸的那些小王國是不會有這種裝備的,因為部隊大多都是各地征召的民兵。就好像我們的賢者先生最初與米拉相遇時一樣,解決就寢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用斗篷披在身上找點東西蓋在底下,找棵矮樹或者直接在地面上躺下就完事。
口糧和后勤補給、就寢的問題都要自己解決,除非是精銳的職業軍人才有可能會有后勤配備。但這些人又是相對少數,加上傭兵冒險者文化的發達,里加爾那邊最為常見的營帳通常是三四人的小組規模到六至十二人的小隊規模,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不論如何,這種大型軍用營帳的搭建便利性算是令亨利一行以及特木倫所率領的夷人部族松了口氣。因為他們分配到的營帳也是和人制品,若是搭建方式過于復雜的話只怕今晚就要望著星星入眠了。
畢竟雙方之間氣氛僵硬,要支使那些足輕過來也幫他們這些外人建立營帳估計是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