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在外,哪怕在盛夏最具有生機的時候抑或碩果累累的秋天,大部分人其實也不會過于依賴野外的食材。
道理無需復雜化去說些譬如辨識毒物和收集采摘的知識之類,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理由這樣做會花時間。
人會在路上,多半是為了前往某個地方。這句話用嘴說出來聽起來蠢斃了,就像是“人吸氣是為了呼吸”“人被殺就會死”一樣是無比正確的廢話,但那確實是合理的形容。
趕路的人,行走在路上的人,不是出來野餐的。所以相比起花幾個小時的時間慢悠悠搜集野果子或是去打獵,除非追求極限輕裝或是囊中羞澀,遠行之時帶上足夠多的口糧,才是正常人會做的選擇。
人的一生當中就是在不停地進行取舍。你選擇了不攜帶口糧節省了負重之類的話,便會需要花費時間去搜集食材。只是選擇犧牲的東西不同而已,實際上這個世界上從沒有完美的選擇但讓我們話歸原處。
時常于山間野地行走,里加爾世界的高地人、山民獵戶之間流傳著這樣一種概念口糧須要帶兩種,一種是需烹飪,營養豐富的,搭配隨身攜帶的小鍋以山上收集的柴火便可加工的熱食,一般稱作營地餐。
營地餐多數是以谷物佐以腌制咸肉之類制成,再加上一些在山上搜集的時令野菜與野果增加風味,便成為了在冷天又艱苦跋涉之后可以慰藉心靈的美味。
這種以便攜耐儲存食物制成的正餐,能夠較大程度地恢復人的體能,讓人吃得飽飽的同時,熱餐所帶來的溫度也會使得人的身心更為舒適。
但與依賴野外收集食材相同,需要烹飪的營地餐會消耗時間與精力。
在追逐獵物的時候,在一刻不停需要趕路的時候,體力大量消耗需要補充營養的同時時間卻極為緊迫,由此誕生的便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冷餐,所謂的“行動餐”。也即是大部分節省負重連鍋都不帶的個人旅行者、冒險者們會吃的東西。
溫暖的篝火在密閉的山洞內部傳遞,得以抵御夾著水汽的寒風。而四處席地而坐的這一百余人,大多取出了之前準備好的午飯。
因為鳴海原先的計劃是不作長期停留的緣由,自然,他們凌晨出發前就準備好的口糧也是可以直接食用的行動糧。
用攜帶的大米加入粗鹽煮熟,之后用手捏成三角形,再在上面裹上紗布。這種月之國語言發音為“噢尼吉利”的食材因為語言不通的緣故早前還讓米拉以為是和所謂“奧尼”也即是食人鬼有些什么關系。
后面經過綾與櫻的介紹才知道后面的“尼吉利”部分乃是“握緊”的意思,因為這種飯團制作時需要用手握緊塑形的緣故,而所謂的“噢”則有著類似于帕德羅西拉曼語中“帕”的意味,是用來冠名的。
帕德羅西人的“帕”是偉大的意思,偉大的拉曼繼承者,帕德拉曼西亞。而月之國作為一個同樣歷史悠久的國家,語言之中類似的尊貴用語禮貌用語變得口語化的情況也不算鮮有。
“奧”或者“噢”,寫作月之國的文字乃是“御”,單獨放著理解起來不甚通暢,但與其它文字結合,“御前”這個詞指的是在皇帝的面前,這意思便大致可以猜得到了。
這是一個尊稱,簡簡單單的音節冠名,用以形容尊貴的某物,或者尊貴的某一人物。
它變得如此常見以至于被用來形容一個手捏的飯團,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這個國家的階級觀念之深刻之普遍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