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力量有多偉大,這是一個以文字的體量很難囊括所有、哪怕傾盡全力也只能展現出冰山一角的話題。
若是縱觀歷史,不論是在哪個國家的史書當中,去查閱那些決定了國家乃至民族命運英雄輩出的決定性戰役,哪怕記錄者藏有私心一筆帶過而將更多篇幅用來傾盡一切地謳歌人類英雄們的偉大,也始終會在其中發現有關于天氣對勝負的影響。
優秀的指揮官會利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環境因素風向可以用來提高自己手下弓兵箭矢的射程;借助霧與夜色之類的視覺屏蔽大軍進發也是被視為基礎中基礎的常規操作。
傾盆大雨過后泥濘的土地會讓重騎兵陷入其中變得被動;炎熱的氣候會讓物資補給很快腐爛發霉污染水源使得士兵們生病腹瀉;冰冷的地方若是防寒措施不足甚至就連刀劍都會因此被跟鞘凍在一起。
因為每天都在接觸,人們過于習慣這些環境因素,以至于幾乎注意不到它們在那一場場偉大的勝利或是慘痛的失敗之中到底扮演了多么重要的一個角色。
天時、地利、人和。一場戰役可獲得的三大優勢之中,人為因素僅僅只占據其一。
倘若將偌大的自然界擬人化,那么人類所謳歌的史詩般的戰役,大抵就像是人類眼中兩窩螞蟻在爭斗一般。
閑暇之時若是提起了興致,那么便會蹲下來花些時間去觀看。但少有人會去在意其中哪一只螞蟻是蟻群中的英雄、國王或是偉人。
反正如果心情不好了,一壺開水澆下去,英雄偉人照樣逃不過浩劫。
當別的生物為之辛苦奮斗的事物不過是你舉手投足間就可以改變、或是摧毀的小事時。
你的內心自然而然會不把這些當回事,會變得冷漠起來。
這種量級上根本不在同一個次元的差距,使得人們無法像是憎恨同族的高位者一樣去憎恨自然。
無法反抗的強大演變成敬畏使得全世界范圍內都誕生了以自然現象擬人化的多神教崇拜,古早時期甚至以人祭的方式祈求氣候順暢;而即便是在自封更為“先進優越”的白色教會這種一神教里,也是通過將自然災害形容為偉大神明的力量歌頌唯一神的偉大,將一切苦難都用“這是神明給予有罪的我等的懲戒”作教義解釋。
自然之力與生活是如此密切不可分割而又強悍難以抵抗,因而當它想要做些什么的時候,人們早已習慣,也只能選擇暫時停下任何想做的、正在做的事情,去配合它。
隊伍停下來了。
早晨行至中午,盡管做了雪鞋等裝備,軟爛又濕冷的地面還是嚴重阻礙了他們的進程。
晴朗日子里原本一個白晝便可以穿越的濕原,他們連續走了好幾個小時也才走了五分之一不到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