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里加爾世界各地的軍事歷史,撤退這種行為似乎從來都不是人們會去爭相歌頌的對象。
人們贊揚那些死戰不退直至最后一人倒下全軍覆沒的破釜沉舟;又謳歌那些以少敵多在整體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憑借計策取勝的足智多謀。
可當提起撤退的時候,即便不是直接表露鄙夷,多半也會變得沉默不語起來。
士兵和平民們是如此,王公貴族將軍元帥也經常是在下達撤退指令時默不作聲。抑或統一口徑,將其宣傳成某種程度上的勝利,以鼓舞人心。
人們厭惡這種行為,倘若你去問一百個沒有經歷過戰爭卻自認很懂戰爭的愣頭青,那么一百二十個都會給你表態認為必須誓死奮戰。
因為這種行為本質上是承認自己處于劣勢,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了自己沒有與敵人正面對抗的實力只能轉身逃跑。
所以無怪乎世界各地的勇士文化當中都唾棄這種行為。
出身自和人武士社會的彌次郎并非這個例外,但他在慌亂和猶豫的第一次鋒刃實戰之中吃了癟,眼下自信大受打擊,失去了棱角反而是不那么麻煩了起來。
換作別時估計會頑固地拒絕逃跑打算誓死奮戰,大喊大叫著戰死沙場是武士的宿命之類的話。
米拉毫不留情的一巴掌讓這個同齡的小少爺多少清醒過來一些,只是剛剛情急之下不光是四名女性買的物品,他的刀也丟在了外頭的街道上。此刻只剩一把約莫30厘米長的懷刀,這顯然不是理想的選擇。
匕首、短劍、短刀之類的武器在世界各地都更加偏向于流寇、刺客和不法分子所用的武器,因為它們短小容易隱藏,在一些禁止攜帶刀劍的場合可以偷偷帶進去。
但只要你心理素質過硬而且經受過相關訓練,拿著刀劍或者長矛等長兵器,基本面對持匕首的敵人都是十拿九穩我們扯遠了。
總而言之,拿著攻擊距離極近的懷刀,又因為流血而體力不像早前那么充沛的情況下,仍舊是少年體格的彌次郎要去和壯年男性對手打近距離肉搏,顯然落敗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和人社會有句老話叫做“拳怕少壯棍怕老”,在肉搏戰當中體能與體格的優勢要比技術更大,而擁有長度優勢的兵器格斗則器械和多年練習帶來的技術占比更高。
當然持有短劍短刀的肉搏戰和空手的肉搏戰是兩碼事,但是總而言之目前身心受挫的彌次郎1對1估計都夠嗆,就更不要提雙方的戰力對比還是不均衡的。
5人當中能算得上戰力的只有兩個,而且彌次郎流失了一部分血液,盡管沒有傷及主要血管而且已經被止住了,但也使得他面色蒼白站都不太站得穩。再加上內心受挫自信心受損,他在見血過后估計不光不會變的兇狠起來,反倒可能更加猶猶豫豫不敢下手。
因為他體會到了危機,確鑿無疑地認識到了若是戰敗自己會面臨的下場。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優渥日子養出來的小少爺害怕失去的東西太多,因此在果斷性上面勢必會比一窮二白的流寇稍差。
總而言之,彌次郎是不能指望了。所以得想辦法加強一下其他人的戰斗力,有沒有什么能充當武器的東西米拉迅速地粗略掃視了周遭,但結果是令人失望的。
若是眼下還在青知的話就好辦一些,青知的竹器貿易業發達四處都堆放著竹竿,削尖了頭拿在手里就可以成為簡易的長矛。
但安尚沒有這種東西,而且這邊是貧民窟,任何有點價值的東西都已經被人撿去再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