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應去追求榮譽堅持原則,可他們不過兩三日前才做了背信棄義欺瞞村人的事情。
理由可以找出很多,是為了大局著想,是在幫助巫女一行。
但章州這邊沉溺于酒色之中的年青武士們也一樣有著自己那“無可奈何的理由”。
哪來的資格去唾棄去鄙夷啊,自己。
“呼”不約而同地,包括彌次郎在內,青田家的武士們都長長地嘆了口氣。
父親要讓自己出來的原因,如今的小少爺已經多多少少可以明白一些了。如果沒有離開青知,他大抵一輩子都會是那個自命不凡覺得只需要用木刀擊敗家里所有的武士就能證明自己的年青人吧。
順理成章地出生作為武士,順理成章地接受這些價值觀熏陶,成為只以武藝論英雄的典型的和人武士。
但這天下沒有順理成章的東西,他們的做法也并不是唯一的,甚至連是否是正確的,如今的他也沒辦法像以前那樣抬頭挺胸地給出肯定的答復了。
價值觀產生了動搖,但或許并不盡是壞事。
因為眼界拓寬了,如今他做出選擇的時候不至于像過去那么沖動,他更冷靜了,像是那個擊敗了自己無數次的南蠻人一樣。
出門在外,小少爺才終于明白過去的自己有多幼稚。
自懂事起便與其他武士們一樣,在內心中將其鄙夷為懦弱武家之恥的父親到底有多偉大,現在的他能夠懂得了。
自家人一共數十,與夷人組合之后隊伍近百,但哪怕是如今因為分離、背逃與陣亡而減員至十幾人的隊伍,每天日常的打理仍舊不是彌次郎能做到的。
以和人單位作一斗算的大米,南蠻人稱作5公斤。這樣的分量大約需要半貫錢,也就是500文,換成和人的銀幣是半兩錢。
一兩的銀幣足以買兩斗多一點的大米,這個分量勉強夠一家三口吃上一個月的時間。而若是換成4倍,即是12人的隊伍,就只夠吃天時間。
底層的行腳商人一月若是勤快些大約能賺一兩半的銀子,也就是如果全買大米的話是夠一家三口吃的。可是人不能只吃一種東西,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要錢,而且民眾還有儲存金錢以防不測的習慣。
因而他們大多更傾向于選一斗只要50文左右的栗類,將每月的生活費壓至400文以內,如此才能長久地存活下去。
他從未為錢發愁過,直到在泰州面見那些貧民又歷經一路種種,彌次郎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有多富足。
身上的和服一件便要3兩銀子,一把沒什么裝飾的太刀也是3到4兩銀子,一套普通武士的具足則要一兩半的金幣也即是15兩銀。
青田家的武士一共有700余人,哪怕這其中有500人左右是拿著低微俸祿裝備簡單的下層足輕,要維持一支這樣的軍隊也仍舊需要大量的金錢。
父親是如何賺取這些金錢的如何維持領地的平衡,又如何保證這些理論上是為新京供養的武士們對自己有足夠的忠心。
他不知道,連如今這十幾個人的隊伍每天繼續行動需要消耗多少資金他都不知道。這些事情全盤由鳴海等人承擔,他就只是一個憧憬成為武士的小少爺,從未擔憂過思考過任何于此相關的問題。
目光狹隘,格局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