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何家人信奉的是奉公守法報平安、安分守己做生意,對所謂的上層社會不大感興趣,即使身家已經完全能踏入所謂的階層,也沒有太趨于往那個亂七八糟的圈子鉆的想法,很多東西都是面子過得去,日子過得輕松就行。
因此,放棄家業的涵休還真沒有太真切地體會過,所謂的上流氣息。
但是這位大兄弟就不同,妥妥的上流富貴子弟哇
一路走來,涵休就是再遲鈍,也發現了,不管是跟著大兄弟一起前去接他的人,還是一路上無縫接應著他們兄弟,為他們安排衣食住行的人,都不是什么簡單的人物。
反正絕對不是王晗佑輕飄飄說的,是單純只是花錢就能聘用到的人。
從言行舉止看來,說這些人說死心塌地地奉大兄弟為主也不為過。
這樣的感覺,在五進大宅的大門打開的瞬間,就更加明顯了。
一下子遭受古代森嚴的權貴階層氣息進攻的涵休還真的有點受不了,想轉身就走。
王晗佑看出了涵休的緊張和不適,開口解釋“這座宅子是我們娘親的嫁妝,外公為父親上京趕考重金買下的,母親改嫁后,就落到了我的名下了。如果你沒有出家,這里也有你的一半的。”
重點是出家
大夏朝的開國女皇,似乎對壟斷大批田地卻不交稅的宗教人士十分看不起,建國之后,對宗教人員的產業數量和行為準則都重新定下了嚴明的法律法規。
什么殺人犯、重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在大夏朝是不成立的。
只要是罪犯,只有受法律制裁一途,沒有什么說出個家就無罪的說法。
出家人的產業雖然不用交稅,但是卻有嚴格的最高上限的,富余不可能,但是餓不死。
像是皇覺寺、皇家道院這些,宗教人數超過五十的,財政必須對朝廷公開,朝廷有審核查閱宗教之地財務的權利
官府不管民眾布善施齋多少,也不管這些收了民眾善款的宗教組織如何使用花費,但是雙方的財政一定要公開透明。
反正出家了,就別想還能擁有土地萬千、家財數萬、奴仆環繞了,宗教人員是沒有養奴喚婢、享受奢侈生活的權利的。
武皇的意思是,既然出家了,就得要有出家人的樣子。
王晗佑覺得,這都是開國時候,民生凋零,人口大減給逼的。
那時候,沒少人因為想逃避徭役而出家,特別是偏遠地區,山賊、強盜為了躲避官府的制裁,這一招更是屢見不鮮。
涵休現在的戶籍,就是道士。
別說擁有一座五進宅子的產權了,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到了大城市,必須要掛靠在相應的道觀中,在有等級的宗教人員的監督下,進行相應的課業的。
嗯,包括武皇陛下惡趣味地訂下的,耕地勞作任務。
也是因為武皇陛下的舉措,大夏朝建立以來,想要出家的人是歷朝歷代中最少的。
對此一無所知的涵休則在感嘆他的大兄弟不簡單。
文武雙全、家財萬貫、前程無量。
是所有妹紙都想嫁的類型。
嘖嘖
他何德何能地能得到這樣的人的青睞和庇護
強撐著不怯場道“不了,像你說的,我一個世外之人,要這些東西沒用。”
雖然身體是他的親弟弟,但是內芯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