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老爺的光榮史,你就沒聽說過老爺的科舉倒霉史嗎”
“那些傳聞不是謠言”
“不是,是真的。已故老太爺的天賦才能是這個,我們老爺可以說是青出于藍了,不然,老帝師也不會收老太爺為關門弟子不成,還代子收徒,將老爺也收入門下。老爺聰慧,少時跟著老帝師就經常在學問上將諸位大儒都問到啞口無言可能是天賦太過,上天不愿意讓少爺過得太順吧,老爺的在科舉上的運道實在太差了。”
“本來老爺智慧過人,科舉對他不過是信手拈來的事情,為了不負老太爺的期望,老爺曾經是想和老太爺一樣,成為最年輕的舉人的,誰知道,從九歲開始,光是縣試就考了四次,才以案首通過。”
“第一次考縣試的時候,大爺突然病重,錯考了。”
“雖然第二年做足了準備,身體是沒有問題了,但是在進考場之前,大爺為了救一孩童,愣是被馬車撞斷了腿,最后還是懂得鐵打正骨的大管家緊急處理之后,抬著進考場的,結果考試的時候天氣突變受不住暈倒了。”
“為此,老爺放下科舉學識,怒學醫學和精進武學,第三年雙藝有成的老爺,總算是通過自身的謹慎和敏捷反應,躲過了路上的諸多意外,平安進入縣試考場,考試之后意氣風發的少爺信心滿滿,也不等成績出來,就陪老太師到外采風去了,誰想到該場考核有人串通舞弊,考試成績作廢,需要重考補考,而老爺接到消息的時候正在海上,侍候著水土不服的老太師,無法趕回”
“二管家家的大兒子,老爺的貼身小廝,那傻乎乎的大個子認識不老爺第四次縣試的時候,他還是一個跑腿小廝,因為在去考試的路上,飛身為老爺擋住了天降的桌椅,后來才被提上來的。當時老爺正在應付路上突然冒出來攻擊人的瘋狗呢,如果還被這么天降橫禍地砸一下,后果不堪設想還好,我們老爺早有準備,靠著自己的本事,躲過了一系列的災難,一鼓作氣地通過了縣試、府試、院試,獲得了小三元。”
“不愧是老爺,只是我聽說,今年是老爺第三次參加鄉試了,但是我沒聽說,老爺前兩次為什么沒有考上。”
“這個我倒是知道,第一次鄉試,老爺被分到臭號,發了試卷就直接棄考了。不過,后來那場考試卻是一場非常有爭議的考試,因為考題的試題竟然在一次集體詩會中被學子們猜中類似的,并廣泛討論思考過,朝廷經過調查,只是運氣使然,倒是沒有重考,但是現在說起那一屆的考生,風評褒貶不一。”
“至于第二次,就更無奈了,在即將啟程上京參加鄉試的時候,莞城附近發生了大地震,王家村也受到了波及,大太爺只知道杯中之物,家里只有大太夫人帶著幾位姑娘,老爺作為唯一的男丁,也是為了幫忙救災統籌,直接棄考。”
“今年就是第三次,在考試前夕,收到了二爺的信息,我都以為老爺這次也會因為二老爺而棄考了。”
路過偷聽的涵休差點沒有被發生在大兄弟身上的人間慘劇給笑死了。
真不是不厚道,正常人,聽到這么催人淚下的喜劇,都會想笑的,不過為了不暴露,涵休忍住了。
如果是真的,這大兄弟也忒倒霉了
“二老爺他不是”
“閉嘴,二老爺是得道之人,可不是我們這等人能隨意討論的。”
“有這么玄乎嗎”
“當然有,你知道么,今年鄉試,老爺到考場的路上,可是什么意外都沒有發生這是參加科舉以來,從來沒有試過的事情”
“以前那些意外,老爺以為是人為的,但是查了百遍千遍了,那些天降桌椅、大樹折倒、瘋狗咬人、馬車失控、突現兇徒、攝入命案這些種種,全都是倒霉碰巧”
“從九歲開始打算科舉以來,老爺考試期間就沒有平靜過,老夫人為了幫老爺除去厄運,親自趕來京城,三步一叩首地拜了皇覺寺、皇家道觀,從方丈和觀主手中求來的法器都毫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