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林氏文化產業,早就成了桐鎮的支柱產業了,為了維持這種產業的文化政治正確性,林氏一族沒少折騰東西。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代表代表讀書人風骨的精神風貌。
像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天地君親師
這些從千古文人口中說出來的品格,林氏一族必須有。
還是那種鑲在身上,撕不下來那種。
所以,林氏一族的族規,有點嚴好吧,是非常嚴苛,特別是關于風骨這方面的,一直是族人們共同維護的核心。
畢竟,這些是他們祖宗基業的基操、底盤
為了守好祖宗一步一步熬出來的基業,只要他們姓林的一天,這些風骨都不能掉啊。
要是林如海要求過繼一個不懂事孩童,族里絕對是無比歡迎的。
但是明顯的,他想要的是一個已經懂事的,長成的,最好還有功名在身的,不然就得有潛力的,能庇護女兒的繼子。
問題是,這種事情,族里不大可能答應他。
先不說誰家培養出這樣的兒子愿意傻乎乎地舍出來的問題,單是這個條件,根據族里隱形的族規,就行不通。
不管什么原因,已經知事了,拜入圣人門下,學了圣人學說,知道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的人,都不適合過繼了。
就當林家族規、林家風骨雞蛋里挑骨頭吧,過繼本身就是一種不認親生父母、成為別人家兒女的行為,對血脈至親的父母,本身就是不孝。
孩童年幼不知事還好,但是已經念書知事了,這就是個能讓人詬病不孝的事情。
當然,三代內的嫡親血脈間的過繼不在這個范圍。
關鍵是林海一支和族里的血脈都很疏遠了,就是兼祧也說不通啊
盡管這位林九叔是林氏一族如今唯一一個進士,在官場上撐起一族的重要人物,但是這個例還是絕對不能先開的
至于無后人祭祀的問題,在林家是說不通的。
林家族墓有點特殊,族人的葬處并不是以血脈延續繼承式葬的,而是以功名、地位、貢獻來決定的。
風水最好、修葺得最優美、還安排了族人每日打掃供奉的主墓群里,葬的都是對族里貢獻最大、最多的人,能葬到這個地方的,除了族長之外,最低的,都需要有舉人功名。
當然,也是有例外的,就是林如海這一支,祖上為新朝開國皇帝立了大功,封侯了,是林氏一族歷史中第一支封侯的,族里倒是適時地增改了族規,讓林如海他們一脈,在主墓旁邊,另開辟了一處專門的墓地,供他們子孫五代內使用,林如海剛好是第五代。
算是給后人一個激勵吧,如果還有人能獲得同等殊榮,也有規可依了。
也就是說,林如海即使沒有兒子,只要林氏一族還在,就根本不需要擔心沒有后人祭祀。
因此他只有一個女兒,也表現的非常闊達,從來沒有要過繼兒子的意思。
突然的回族里鬧這么一場,族里一時還真的有些措手不及。
只是,對一個身體已經初現疲態,瘦削到一看就是久病難醫狀態的老父親,大家也沒法說出什么重話來。
對此,涵休沒有過多的理會,每天應付林黛玉大姐布置的課業,想著怎么不著痕跡地將原身的狗爬字改回他習慣的字體,已經耗費掉他這條咸魚的所有精力了。
任務
隨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