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伊凡終于做出了最后的決定,就采用林華所說的戰術。如果不奏效,再換回到布科夫所說的戰術也不遲。
如果在以前,進攻這樣一個小高地,用一個連的兵力就足夠了。但經過幾個月的戰斗,部隊減員嚴重,因此必須同時用兩個連進攻。如果讓一連和二連同時上陣,那么自己手里就沒有足夠的預備隊,因此伊凡對布科夫和林華說“布科夫、米沙,第一輪進攻,就由你們兩個連來共同完成。”隨后又望向列斯科夫,“你們連和營直屬部隊組成第二梯隊。”
三位連長等伊凡布置完任務后,齊聲答道“是”
林華回到連里,將三位排長叫過來,向他們簡單地交代了作戰任務。安德烈有些緊張地問道“連長同志,我們在炮擊時向敵人的陣地運動,會不會被炮火誤傷啊”
林華望著安德烈,態度誠懇地對他說“二排長,我們采用這種戰術的目地,是為了減少我軍沖擊高地時所遭到的火力殺傷。就算遭到炮火的誤傷,傷亡也是在我們的承受范圍之內。”他看到安德烈似乎想說什么,便抬手制止了他,補充道“全連在進攻時,就采用昨天的那種三三制突擊戰術,謝廖沙、克里斯多夫和我一組,我將親自帶隊沖鋒。”
在等待炮擊開始前,和林華一組的謝廖沙,將一個鼓囊囊、沉甸甸的背囊交給了他,同時嘴里說道“米沙,把這個背囊帶上吧,待會兒打仗時能用得上。”
林華從謝廖沙的手里,接過了裝著彈藥和食物的背囊,心里暗說,這背囊在進攻時簡直就是雞肋,掏個彈藥都要耽誤不少的時間。不過不帶也不行,否則隨身攜帶的那幾顆子彈打完之后,就只能和德國人拼刺刀了。
炮擊開始后,林華看到高地上方騰起了幾道煙柱,戰壕里隱約晃動著的鋼盔,立即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應該是找地方躲避炮擊去了。見到時機成熟,林華沖不遠處的一排長點了點頭,示意可以進攻了。
一排長看到林華發出的信號,他立即吹響了掛在脖子上的哨子。隨著哨音,隱蔽在戰壕里的三連戰士,紛紛爬出了戰壕,三人一組,提著槍、彎著腰小跑著沖向了高地。而在戰壕另外一處的布科夫,見三連已經搶先行動,連忙下達出擊命令,跟在三連的后面,朝德軍占領的高地沖去。
高地的炮擊剛剛開始,待在團指揮所里的馬利寧和巴特拉科夫也聽到了,兩人連忙來到瞭望口,舉起望遠鏡朝遠處的高地望去。當看到二營的戰士,居然在炮擊進行時,就開始向德國人的陣地靠近,巴特拉科夫不禁皺起了眉頭,大聲地說“怎么回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伊凡少校是怎么搞的,他怎么能讓戰士們在炮擊時,向高地發起沖鋒呢難道他就不怕炮彈誤傷自己人嗎”
對于二營一反常態的打法,馬利寧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只是舉著望遠鏡,靜靜地觀察著朝高地接近的指戰員,想看看這座讓數以百計的指戰員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的高地,是否會被伊凡少校的部隊拿下。
德軍遭到炮擊后,除了留下一挺機槍擔任警戒外,其余的人都回到了隱蔽部,以躲避蘇軍的炮擊。兩名機槍射手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蘇軍會在炮擊結束后,再發起對高地的進攻。因此兩人蹲在戰壕里抽煙,根本就沒有觀察山坡下的動靜。
機槍副射手抽完煙以后,覺得有點尿急,站起身準備找個合適的地方去解決內急問題。站起身后,他無意中朝山坡方向瞅了一眼,忽地一個激靈,憋了半天的小便順著褲管流了下來。片刻之后,他扯著嗓子喊道“俄國人,俄國人來了”
還蹲在戰壕里的機槍手,聽到自己的副手這么喊,連忙站起身,看到山坡上那些成群的蘇軍時,也驚出了一身冷汗。他連忙將掛在脖子上的哨子叼在嘴里,一邊拼命地吹,一邊撲向了機槍。
林華的三人小組,沖在了整個隊伍的最前面,開始還一切順利。當他們距離塹壕還有一百七八十米時,德軍的機槍便猛地開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