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以前在軍隊中,的確是批評過這種在戰斗中少流血的觀點,”索科夫表情如常地說道“但經過這一年多的戰爭檢驗,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如果指揮員在戰斗中,毫無節制地消耗戰士們的寶貴生命,除了造成無數不必要的傷亡外,對扭轉戰場局勢是沒有什么幫助的。”
雖然索科夫所說的話,斯塔爾恰并不完全認同,但他還是含糊其辭地說道“我明白了,師長同志我會想辦法減少部隊在戰斗中的傷亡。”
彼此都互相認識了,接下來索科夫就開始向三位團長布置任務“在天明以后的戰斗中,第122和124團作為第一梯隊,率先向敵人的陣地發起攻擊;第125團做為第二梯隊,等第一梯隊突破敵人的防線后,就立即投入戰斗,鞏固突破口”
布置完任務,索科夫考慮到近衛第41師的指戰員采用的還是老的戰術,因此又補充說“在明天的進攻開始前,部署在左岸的集團軍炮兵,將對敵人的陣地實施半小時的炮火準備。按照以往的慣例,我們的部隊都是在炮擊結束后,才向敵人的陣地發起進攻。不過我打算調整了一下進攻的步驟,炮擊一開始,我們的第一梯隊就直接向敵人的陣地出發。”
“什么,在炮擊開始時,就朝敵人的陣地出發”索科夫的話把伊萬諾夫嚇了一跳,他連忙提醒索科夫“師長同志,這樣我們的戰士有可能被自己人的炮彈擊中。”
索科夫沒有立即回答他的這個問題,而是快步來到了墻邊,招呼眾人說“大家都到我這里來”等所有人都聚集在他的身邊,他才拿去一根講解棒,指著墻上的地圖,對著眾人說道,“大家看地圖,從馬馬耶夫崗到敵人的第一道防線,有差不多四公里的距離。按照正常的行進速度,要走完這四公里的距離,差不多要四十分鐘的時間。大家好好地想一想,假如你們遭到敵人的炮擊,在炮擊結束后多長時間,可以讓戰士們重新進入射擊位置”
這個問題提出后,大家立即皺著眉頭開始思索起來。很快,伊萬諾夫就算出了答案“我覺得最多五分鐘,我就能讓所有的戰士都進入射擊位置。”
“沒錯。”索科夫點點頭,說道“如果我們的戰士等炮擊結束后,才離開自己的陣地,朝敵人的陣地前進。沒等他們接近陣地,敵人已經做好了一切戰斗準備,我們的戰士再上去,就只能給他們當靶子打。”
經過索科夫這么一解釋,包括伊萬諾夫在內的四名指揮員,都明白要在馬馬耶夫崗這里作戰,以前的一些老戰術還必須進行調整。伊萬諾夫爽快地說“師長同志,我明白了,那天明之后,等對岸的炮聲一響,我就命令部隊向敵人的陣地展開進攻。”
在司令部召開的軍事會議上,索科夫察覺到不管是崔可夫還是克雷洛夫,都沒有提到敵人的兵力部署情況,可能是因為時間太倉促,來不及派人去偵察的緣故。因此索科夫覺得在這方面,還有必要給伊萬諾夫他們瞧瞧警鐘“還有,敵人的兵力部署情況如何,司令部方面似乎一點都不了解。”
斯塔爾恰苦著臉問道“不了解敵人的兵力部署,那我們怎么進攻”
“據我估計,司令員會讓部隊在進攻前,派出一個營對敵人的防線進行偵察。”索科夫想到崔可夫在戰爭后期,最喜歡使用的戰術,就是派出一個偵察營,摸到敵人的陣地附近,實施火力偵察。敵人實力不強的話,就直接實施突破;如果敵人太強大,偵察機便就地轉入防御,并向后方請求增援。“然后根據這個營的戰斗進行情況,來判斷敵人的兵力部署。”
“見鬼,”伊萬諾夫是剛從近衛第一集團軍轉過來的,對崔可夫的作戰風格自然是一點都不了解,當他聽說崔可夫會派出偵察營,去試探敵人的火力和兵力部署時,不由發起了牢騷“如果偵察的地段,正好趕上敵人集結有重兵,那不是白白地葬送了一個偵察營么而且,還會將我軍的進攻意圖暴露給敵人。”
“您說得沒錯,這種偵察方式的確是弊大于利。”對伊萬諾夫的這種說法,索科夫表示了贊同,但他也無奈地表示“可是這次要實施的反擊實在太倉促了,我軍甚至連基本的偵察,都來不及進行,因此只能采用這種方式,來大致地了解敵人的兵力部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