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性格,乃是一把雙刃劍。
然恩科加開,對于各地的學子來說,如今正是要赴京趕考的時機。
莫驚春得了這任務后,才開始注意今年出題的考官。
只不過這么一尋思著,他赫然發現張千釗也在其中,只不過因為還未到出題的時候,他們還能自由走動。若是到了出題階段,這些考官都要被摁在單獨的考院出題,直到考試結束后方才能離開。
難得有一次宴會,居然是莫驚春主動發起的。
袁鶴鳴和張千釗欣然赴約。
只是袁鶴鳴可憐兮兮地發現,就算到了老地方,但是有莫驚春和張千釗在,他只能訕訕地吃花酒,其他的酒是半點都不能沾,更別說是烈酒。
張千釗笑呵呵地說道“趁著還未入冬,還可以多走走。到時候可是出不來了。”
莫驚春斟酌著說道“這一回除了你之外,卻還有幾位旁的大臣被點了,與從前倒是別有不同。”
以往點出題的考官,一般都是老翰林和大儒,頂多再有一二個朝臣。可這一回除了幾位大儒老翰林外,正始帝還點了四五個朝臣,細數起來都是曾經做過京外官再轉回京內的。
張千釗知道莫驚春沒有子弟要下場考試,袁鶴鳴那頭的已經考上,與他們而言都無切身利益,才稍稍說了一句,“雖然還不清楚是哪個方向,但是這一次陛下應當是要切實考校他們學識外的東西。”他吃了口熱茶,頓了頓,又說道,“比如剛回來的薛青。”
袁鶴鳴奇特地說道“薛青是個能干的不假,但是他去雍州才一年多吧,陛下怎么突然將他調回來了”
莫驚春淡淡地說道“薛青本來就是擅長法辯,本來就是走明法科入朝,前些時日大理寺出了些問題,陛下要將他調回來坐鎮大理寺。”
薛青是個剛正不阿的脾氣,更是眼底揉不得沙子,他到大理寺,其實有些人是不愿意的。
張千釗輕笑著說道“正是如此,我看今次名單上居然還有薛青,便知道這一次陛下或許會偏重實干,而不是旁的。”
莫驚春見他還要再說,反倒是抬手攔住了他。
“雖然我們身旁確實沒人要下場考試,但是你也別說那么多。尤其是鳴之這家伙,酒后就攔不住嘴巴。他與我們在一處的時候還能克制,去了別處我可是知道他這個月又吃醉了兩回。”
被友人當著面扒光了褲底,袁鶴鳴惱羞成怒,一把子搶過莫驚春手邊的茶壺,“我都不會了,之前是之前,現在是現在,我已經同家里人發誓過,必定不會再醉倒那個地步”
袁鶴鳴倒也不是吃酒就會胡咧咧,得是喝到爛醉,半點都醒不來的時候,那會才是有問必答。這還是莫驚春發現的,才讓袁鶴鳴知道自己還有這個爛毛病,卻也是心驚肉跳了一段時日。
畢竟袁鶴鳴再是清楚不過自己這張嘴巴。
莫驚春笑道“你同我說卻是沒用,還是得看你如何做。”
就看他現在跟缺了酒蟲一般的模樣,可真是讓人信任不起來。
不過莫驚春驀然想起之前正始帝對他的興趣,依著陛下的脾氣,如果真的記住了,總不會真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是陛下在最后繞過了袁鶴鳴,沒將他提過去做活,還是
罷了,這些都是自個兒的私事,莫驚春也不想進一步探尋。
畢竟他和正始帝之前的矛盾,莫驚春也從未表露過。
這次話罷,莫驚春多少猜到了陛下這一回的打算。
陛下這一回,應該是要撇去之前只看文學考卷的慣例,更要看學子對天下世事的通達看法。科舉科舉,畢竟是寫字做文章,文筆的好壞,自然會影響考官的態度。朝中不少官員都是出身不凡,在才學文章上自有自己的看法,尤是大儒,更是偏愛才華出眾的考生。只是筆桿強,卻不意味著考生在面對實事時能有足夠的應對。只看文章,選出來的便也只會讀書寫字的才子,卻未必會是合適的官員。
這一回皇帝將更多的官員列入考官范疇,怕是要讓他們互相針對。
至少有薛青這般人在,是絕對不會讓空無一物卻花團錦簇的文章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