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嘆了口氣道“我老了,朝廷的大事還得靠你們。外人看著做官光鮮,哪知每一步都須得萬分心。張貴那邊你還要多擔待一些,關內關外,本為一體。若是關外有變,山海關一線的兵馬切勿輕舉妄動。”
馮總兵道“韃子兵吃過幾次大虧,現下在山海關至遼陽一線很少出現。張貴的兵力雖然不足,但足以自保。只要遼陽點起烽火,山海關的騎兵一日之內便會渡過大凌河”
劉康道“不只要防著韃子搗亂,還要心倭人搞鬼。眼下福建、浙江沿海倭寇猖獗,朝廷下旨飭令倭國國主嚴加管束。只是聽聞倭國國主已成傀儡,幾個權臣當政,爭斗的十分厲害,也無心消滅倭寇。前些日子兩伙倭國貢使在寧波內哄,其中一個叫宗設的倭人將另一名貢使殺死,在場的備倭都指揮劉錦、千戶張鏜等也盡數遇難。宗設帶著十幾名倭人竟然殺出市舶使衙門,劫掠寧波沿海諸郡邑,朝廷十余萬兵馬束手無策。聽聞宗設已流竄到遼東,想從遼東入海逃回倭國。你要告知張貴,須得心提防,萬萬不可疏忽大意。”
到此處,劉康又喝了一口茶,又變成了那個垂死的老頭兒。只聽他懶洋洋的道“我只是一個糟老頭子,這些話你們若了聽得進去那是最好的,如若不然只當是老頭子放屁罷了。”
幾名武官連不敢。劉康轉頭看了看唐赫等人,道“那位不是興遠鏢局的唐老先生么”
唐赫趨前幾步,雙膝跪倒道“閣老還記得人,真是人祖墳冒了青煙。”
劉康呵呵笑了幾聲道“這些年漕運平安,唐老先生也是出了大力的。戶部很是為唐老先生了不少好話,其它幾個衙門便不好再些什么了。”
唐赫心下一震,道“還仗閣老周旋,缺謹記不忘。”
劉康道“唐老先生為朝廷出力,有司自當褒獎。只是這份名聲賺來不易,還望老先生善始善終,給兒孫留個福氣。”
唐赫背后冷汗直流,道“閣老教訓得是,人牢記在心。”
劉康道“宋人范仲淹有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廟堂與江湖,原本并無二致,只須心中有個憂字,便能左右逢源,逢兇化吉。若是費盡心機,去做些份外之事,不免有傷理,落得個怒人怨、貽禍子孫的下場。”
唐赫哪敢話,只得低頭不語。劉康道“老頭子只是隨口,唐老先生不必在意,快起來罷。”
唐赫起身施禮,連頭也不敢抬,慢慢得退回原位。劉康瞇著眼睛道“其余的各位想必也是江湖好漢,今日在此相遇也是有緣。老頭子不妨送一句話給各位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各位好自為知罷。”
便在此時,只聽門外有人道“山東泰安府民丁玉等求見劉閣老。”
余長遠等人心下大驚,暗想“怎么泰山五老居然也到了,只怕事情有些不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