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家道“厲公子有所不知,這件事情在燕王做了皇帝之后,便被視為不傳之秘,知道這件事的人大多被處死,太祖的秘旨也被銷毀,是以別說民間不曉得,便是朝廷世家,也對此事惘然不知”
厲秋風越聽越是糊涂,心下暗想“這位朱大哥說話顛三倒四,全無章法可言,東一頭西一頭,到底想說些什么,讓人難以明白。”
卻聽朱三家說道“厲公子,自從大明立國,傳至當今嘉靖皇帝,你可知共傳了幾位皇帝”
厲秋風一怔,思忖了片刻,道“從太祖皇帝算起,到當今嘉靖皇帝,大明一共經歷了十一位皇帝。”
朱三家道“不錯。厲公子,這十一位皇帝之中,哪位皇帝最受百姓和朝臣擁戴”
厲秋風心下愈發不解,不知道朱三家突然問起此事有何目的。他皺了皺眉頭,道“這個卻不好說。太祖皇帝披堅執銳,運籌帷幄,久歷艱險,驅除蒙元,恢復我漢人江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自然最受百姓擁戴”
他話音未落,卻聽朱三家嘿嘿一笑,道“厲公子,你這話只怕有些言不由衷。太祖皇帝雖是大明的開國皇帝,只不過他登基之后,連興大案,先是借空印一案大開殺戒,將地方官員幾乎殺了個干干凈凈。其中自然有不少貪官污吏,只是大多卻是勤勉辦事的官員。建文朝的大忠臣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是一位清廉干吏,竟然也在此案中被殺。其后胡惟庸案爆發,太祖以謀不軌的罪名誅宰相胡惟庸九族,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涂節等數人。前后因此案共計殺三萬余人,更以此案為借口,殺了大明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自此之后,大明朝再也沒有宰相一職。其后不久又借著郭恒一案將諸省官員殺了數萬人,牽連到天下富戶,十室九空,百姓怨恨。太祖為平民憤,了結此案后,竟然將主審官吳庸也給殺了。那是效仿曹孟德,借人頭來息民憤。說句大不敬的話,太祖皇帝武功雖盛,畢竟出身草莽,想來也是喜好聽人說書,才想出這么一個法子。只不過此事太過露骨,不免惹人腹誹。”
厲秋風心想“你這位老兄本來說話顛三倒四,偏偏說起這些事情卻是頗有條理,想來也是聽別人說的。你說太祖皇帝出身草莽,聽人說書便想出這借人頭的法子,只怕與你老兄倒是氣味相投,哥倆兒誰都別笑話誰。”
卻聽朱三家說道“太祖皇帝借著這三大案,將從朝廷到地方的文官差不多殺得干干凈凈,清除了蒙元隱患不說,更是廢除了宰相一職,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借著郭恒案對天下富戶敲骨吸髓,搜刮之殘酷,可以說得上是前所未有。只不過他仍不肯收手,生怕武將造反,不久又興起大獄,借著藍玉謀反一案,株連殺戮功臣宿將,身經百戰而僥幸未死的開國名將盡數被牽連到此案之中,前后殺了一萬五千余人。經此一案,軍權牢牢掌握在太祖皇帝手中,朝中再無將領能威脅到他心中的繼承人建文帝。只不過太祖皇帝殺了這么多人,卻忘了一件事,若是一旦有變,又有誰能帶兵為建文帝征戰仔細想想,太祖皇帝若不是將開國諸將屠戮得干干凈凈,靖難之役發生之后,建文帝又怎會無將可用只能派了一個大草包李景隆帶兵出征,結果被燕王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丟了天下。太祖皇帝這些手段,不只百姓腹誹,便是朝廷官員,又有哪個不對他心生恐懼這樣一位皇帝,能說得上是受天下人愛戴么”
慕容丹硯聽朱三家公然指斥太祖皇帝,心下暗想“這人公然指斥太祖皇帝,若是傳了出去,可是誅連九族的大罪。不過聽他侃侃而談,倒不似方才說話那般粗俗。此番離開江南,迭遇奇人,回去說與爹爹聽了,他也不會罵我到處亂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