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司徒橋冷笑一聲道“若是你們真以為鄭伯不計前仇,以所謂的仁愛化解母子的怨仇,那就大錯特錯了。上面這些事情都是左傳中的記載,引用之處,已渺不可考。想那武姜夫人性子何等倔強,她因鄭伯出生之際難產便恨上自己的長子,便已令人不可思議。此后又寵愛幼子,為了幫助幼子奪取王位,不惜妄動刀兵,釀成骨肉相殘的慘劇。試問天下母子之間,真能做出這等背離人倫的事情么”
慕容丹硯被他問得瞠目結舌,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
卻聽清風道人道“自古皇家多無情。秦始皇之時,便有趙姬嫪毐之禍。以唐太宗李世民之英明,亦有玄武門殺兄斬弟之變。到了咱們大明朝,靖難之役更是不過在百年之前。是以一旦牽連到皇權寶座,便不要說什么天理人倫,全都與禽獸無異。武姜夫人疼愛幼子,與長子反目,在皇家之中,卻也并非是什么稀奇之事。”
司徒橋沒有想到清風道人居然有此見識,與其它幫主、掌門人頗有不同,不由“噫”了一聲,看了清風道人一眼,道“這位道長確有幾分見識,想來也是一位腹有經綸之士罷”
清風道人道“腹有經綸倒談不上,只不過貧道幼時確曾讀過幾卷閑書,知道一些舊時故事罷了。不過貧道所讀之書,大半非圣人所著,自然算不得上這位先生所說的有用之書。”
他這話中可是暗含譏諷,司徒橋自然聽得出來。只不過他最喜歡讀書人,是以清風道人這話雖然夾槍帶棒,司徒橋倒也沒有生氣。他嘿嘿一笑,道“道長說的不錯。只不過鄭伯與武姜夫人之間的關系,卻與秦始皇和趙姬母子、唐太宗和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成祖皇帝和建文皇帝頗有不同。趙姬嫪毐之禍,起源并非是趙姬想要為嫪毐或其私生子爭奪皇位,而是奸情為始皇帝發覺,乃是被動之下不得不為。玄武門之變,亦是建成、元吉聯手,若太宗不奪了帝位,一旦建成登基,秦王府非得被殺個雞犬不留不可。至于靖難之役,倒與太叔段之亂有幾分相似。其中的關節,自然也有類似之處。”
他說到此處,微微一笑,火把映照之下,卻見他的臉上又露出了幾絲得意洋洋的神色。鄧遙和林義郎等人見他又是這副神情,心下厭惡,忍不住暗暗咒罵。
只聽司徒橋沉聲說道“鄭伯與武姜夫人之所以勢同水火,母子不能相容,便是因為鄭伯壓根不是武姜夫人所生”
他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怔,慕容丹硯更是驚呼了一聲,道“你、你這話說的也太唐突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