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見劉涌抖動手中長劍之際,身子凝立不動,全憑手腕的力氣抖出細小之極的劍花,如雞啄米粒一般,將銀粉從那錠銀子上削了下來。這份功夫看似簡單,其實極難。要將長劍劃出如此細微的劍花,便如同在米粒上刻字一般,內力、劍招須得練至化境,方能不出差錯。若不是有數十年苦練的劍術功夫,萬萬做不了此事。
在場的各幫派首腦都是武林高手,其中大半還都是以劍為兵刃。見劉涌劍術如此精妙,登時叫起好來。
在眾人的贊嘆之中,只見劉涌手中那錠銀子越來越小,銀粉在司徒橋手中的布塊上越積越多。到了后來,劉涌手中的銀錠只剩下鴿子蛋大小。他這才收回了長劍,長出了一口氣,對司徒橋說道“司徒先生,再往下削劉某也做不到了,我能否換另一錠銀子”
司徒橋也被劉涌的劍術震撼不已。他點了點頭,對劉涌說道“劉先生的劍術當真了得,佩服,佩服”
眾人自從認識司徒橋之后,聽他說話尖酸刻薄,嘻笑怒罵之際往往不留絲毫情面。此時聽他夸贊劉涌,倒是頗為意外。眾人心下均想“這個王八蛋稱贊劉先生,不只是因為劉先生劍術通神,更是因為劉先生處事公正,確是讓人佩服。”
劉涌將剩下的那枚鴿子蛋大小的銀子遞還給司徒橋。司徒橋雙手撐著那塊布,自然無法接過銀子。卻聽鄧遙嘿嘿一笑,道“這銀子是老叫花子的,劉先生扔給我便是。”
劉涌這才想起來兩錠銀子確是鄧遙所有,微微一笑,看了司徒橋一眼。司徒橋點了點頭道“你還給老叫花子便是。我再沒出息,卻也不能占叫花子的便宜。”
劉涌將銀子擲還給鄧遙之后,從懷中掏出了另一錠銀子,正想出劍將銀子削成粉末,忽聽有人說道“劉先生且慢,我有一事相求。”
劉涌一怔,轉頭望去,說話的卻是太華派掌門人清風道人。他放下長劍,對清風道人說道“道長有話盡管說便是。”
清風道人上前兩步,對劉涌說道“劉先生露了這手功夫,確是讓人佩服。華山派的劍術大家都見識過了,咱們都是十分服氣。剩下這錠銀子可否交由貧道來處置劉先生也可稍稍歇息片刻。”
眾人都知道華山派與太華派百年恩怨,糾纏不休。雙方嚴格來說是系出同門,只不過卻成了死敵。這百十年來大架不知道打了多少場,雙方高手死傷慘重。劉涌雖非華山派掌門,只不過武功名望,隱然已在華山派掌門人邱績之上。這十余年間,邱績從未離開華山,凡是武林中有關華山派的事務,全都由劉涌處理。是以眾人視劉涌為邱績的替身,直將他當作了華山派掌門人。此次華山派與太華派在虎頭巖狹路相逢,本以為雙方會大打出手。想不到清風道人不只沒有落井下石,趁機圍攻華山派,反倒助華山派離開沙家堡,大出群豪意料之外。只不過像昆侖、青城、嵩山等名門正派,都知道華山派和太華派雖然仇怨極深,但兩派都是江湖正道,門下高手行俠仗義,從不做惡,是以都希望兩派能夠盡釋前嫌。百十年來,執武林之牛耳的少林、武當兩派的名宿高手曾數次從中說和,希望兩派不要再行爭斗,共襄義舉,維護江湖正義。只不過兩派積怨太深,雖然兩派之中有見識的高手不少,也確實不想再行殺戮,只是最后總是徒生波折,調停都是無果而終。
此次清風道人出人意料的助華山派一臂之力,各名門正派的首腦人物都希望雙方借此機會能消除積怨。是以這一路之上,對清風道人都是十分尊敬。此時見清風道人站了出來,要代替劉涌將剩下的一錠銀子削成銀粉,于是紛紛出言附和。
劉涌卻知道清風道人此舉可不是怕自己勞累。方才自己出劍之時,受到了在場各幫派首腦的夸贊。太華派與華山派爭斗之根源,便是因為當年袁一鳴在華山派中受到同門壓制,這才一怒之下破門出教,創立了太華派。兩派武功實是出于一脈,只不過都以為本派為正宗。既然眾人都贊揚華山派劍法通神,清風道人自然不愿意落了下風,這才站了出來,名義上是怕劉涌勞累,實際上卻是要顯露太華派的武功,使得華山派無法凌駕于太華派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