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秋風點了點頭。慕容丹硯卻不知道“宋文憲公”是誰,當即開口問道“朱大哥,這宋文憲公又是哪一位”
朱三家道“此人姓宋名濂,是金華潛溪人氏,與章溢、劉基、葉琛齊名,世人稱這四人為浙東四先生。太祖皇帝立國之后,也贊揚過宋大人是大明開國文臣之首,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并且做了太子朱標的師傅。只不過后來太祖屢興大案,宋大人察覺情勢不妙,便即告老還鄉。只不過太祖皇帝對他并不放心,借著宋大人的孫子宋慎牽連至胡惟庸一案之機,便要將宋大人殺掉。只是馬皇后和太子朱標力保,馬皇后更是換了素服,在宮中為宋大人祈福,且對太祖皇帝言道,民間百姓尚知尊師重教,皇帝難道連帝師都不能容么太祖皇帝沒有法子,只得將宋大人發配到四川茂州。只不過事情蹊蹺得很,宋大人走到夔州,竟然暴病而亡。這事情由押送宋大人的錦衣衛報告朝廷,卻也無人敢查。一代名臣,就此不明不白地喪命于京城萬里之外,想來實在令人嘆惜。”
慕容丹硯想到朱元璋用心之狠毒,一時之間目瞪口呆,過了半天才道“姚廣孝在紙上寫了楊、李二人之名,難道是發泄對于太祖皇帝的不滿么”
厲秋風沉聲說道“慕容姑娘,楊溥、李巖和姚廣孝是知交好友,經常以詩文互和。楊、李二人被太祖皇帝所殺,姚廣孝也牽涉到二人的案子中。只不過他見機甚快,先行逃走,出家為僧,這才逃得一條性命。從他留在紙上這幾句話判斷,太祖斬殺了楊、李二人滿門,并夷其三族,激怒了姚廣孝。他出家為僧之后,這份仇恨仍然記在心中,這才投奔燕王朱棣,鼓動朱棣覬覦帝位,興起靖難之役,使得太祖的子孫自相殺戮,為楊、李二人報仇。”
朱三家嘆了一口氣,道“姚廣孝用心如何陰險,也算得上是巧計得售。太祖駕崩之后,建文帝削藩,已然逼死了三位親王。其后成祖興兵,殺入應天府。不管建文帝是逃走了還是喪命宮中,太祖留下的幾位太妃,還有建文帝的皇后、貴妃,盡數死在大火之中。更不要說那些忠心于太祖皇帝的大臣和軍卒了。楊、李二人雖被夷三族,只是死于靖難之役的太祖血親成百上千,也算為楊、李兩家慘死之人做了陪葬。姚廣孝這仇報得當真陰狠。”
厲秋風道“事情恐怕還不止如此。成祖登基之后,將建文帝當政時的忠臣屠戮得干干凈凈,所殺之人成千上萬,而且個個死狀凄慘無比,遠超楊、李二人之家族。建文帝的忠臣,便是太祖皇帝的忠臣。姚廣孝心思縝密,算無遺策。太祖皇帝大開殺戒之時,就是怕有漏網之魚,才興起如此多的大案。結果報應不爽,盡數落到自己的子孫和忠臣身上”
厲秋風說到這里,心下突然一凜,暗想“姚廣孝借朱棣之手復仇,按理說已是大仇得報。可是他為何又要在這山腹之中修建如此規模龐大的地下皇宮,更在皇宮之外布下了數萬人的骷髏軍陣他是佛教大師,又是道家圣人,聽說師承道教大師席應真一派,于這死后富貴之說自然不會放在心上。可是瞧這地下皇宮的模樣,可不是性子淡泊之人所為。”
他正思忖之間,忽聽劉涌說道“厲兄弟,可有什么發現沒有”
厲秋風轉頭望去,卻是劉涌已經走了過來。方才他一心思忖姚廣孝之事,一時之間神游物外,竟然沒有發覺劉涌已到了近前。他搖了搖頭,對劉涌說道“這里有幾張寫有字的白紙,想來是姚廣孝當年留下的。不過還沒有找到有關能夠逃離此處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