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半刻,于帆和于承嗣總算擠出了拜殿,到了正殿之前。于帆定睛望去,這正殿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八丈有余。向上看,卻是廡殿頂形制,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端得是雄偉莊嚴,氣勢迫人。正門以檀木制成,門板上有十二副浮雕木刻,刻畫的是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等關羽的生平故事。
那董、梅兩人站在于帆和于承嗣身前,指著正殿的匾額高談闊論。卻聽那梅年兄道“這匾額上忠義千秋四個大字,倒頗有幾分傳神,算得上是一副好字。”
那董年兄卻撇了撇嘴,一臉不屑地說道“這是元人趙孟頫的字,走的是宋人米芾的路子。米芾這人最喜臨古人的貼子,正因為如此,他的字倒成了四不象,看上去氣勢驚人,其實卻是人見之,不知何以為主。宋人四大家中,蔡襄、蘇軾、黃庭堅三人都可稱得上自成一家。只有這個米芾東抄西學,全無風骨。趙孟頫棄蘇、黃、蔡不學,偏偏去練米芾的字,只能貽笑大方,徒留笑柄而已。哈哈,哈哈。”
于帆聽著董年兄胡言亂語,雞蛋里面挑骨頭,心下鄙視這兩個窮酸,不欲與這兩人同行,正要拔腿向正殿走去。便在此時,忽聽有人冷笑一聲,對那董年兄道“一個白丁,也敢在圣人面前說三道四,可笑啊可笑。”
于帆聽此人一說,當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不由得暗地里叫了一聲好。那董年兄卻是勃然大怒,雙手握拳,腦袋左右掃視,口中怒道“是哪個不知高低的王八蛋敢在此犬吠”
只聽“啪”的一聲,那董年兄臉上已被人打了一記耳光。此時正殿前擠了數百人,董、梅二人混在人群之中,是以眾人都沒有看清是誰出手打了他一記耳光。這記耳光打得頗重,那董年兄被打得在地上轉了兩個圈子,這才穩住了身形。只見他右手捂住右臉,一臉驚恐,顫聲說道“誰、誰敢打我不怕我告官么”
他話音未落,又是“啪”的一聲響,董年兄左臉又挨了一記耳光。他向右轉了兩個圈子,左臉頰上出現了一個紅色的手印,嘴角也溢出血來。
這次于帆卻看得清清楚楚,出手打了董年兄兩記耳光之人,卻是一個尖嘴猴腮的漢子。這人三四十歲年紀,身穿藏青色袍子,混在人群之中并不起眼。他出手如電,又藏在一個大漢身后,是以眾人都沒有看清是他出手打人。只不過于帆和于承嗣武功高強,站在一邊卻是看得清清楚楚。
董年兄吃了大虧,再也不敢囂張,雙手捂著臉面,和那梅年兄一起擠出人群倉皇逃走。眾香客中有不少人聽到董年兄大放厥詞,對他早有不滿,此時見這窮酸秀才挨打之后如喪家之犬逃離了正殿,登時叫起好來。更有幾名香客趁亂拾起地上的碎石,便向董、梅二人擲了過去。兩人見惹了眾怒,哪里還敢回頭,抱著腦袋狼狽逃出了拜殿,一溜煙地跑出了關帝圣君廟。
于帆卻并未理會逃走的兩個窮酸,而是一直緊盯著出手教訓董年兄的那人。那人見董、梅二人倉皇逃走,只是微微一笑,便即向正殿走去。于帆正想跟過去,無意中卻發現那灰衣人不知何時也走進了正殿前的院子中,離著那人身后兩三丈遠,曲曲折折地正自向正殿走了過去。于帆心下一凜,暗想這灰衣人原來也盯住了那人,只怕此事并不簡單,其中另有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