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之后,楊玄琰娶了妻子,又生下一子三女,日子過得甚是逍遙。因楊氏一族是弘農世家,朝廷對楊氏甚是尊重,楊家子弟都被授予官職。楊玄琰家財萬貫,本來無意為官,只不過楊氏先祖乃是漢太尉楊震,世代公卿。傳到楊玄琰曾祖父楊汪之時,被隋朝皇帝封為上柱國、吏部尚書,端得是位高權重。楊汪感念皇帝重恩,對隋帝忠心耿耿,雖死不棄。只是隋煬帝失德,天下大亂。唐軍打進了長安。楊汪寧死不降,逃到東都,依附于王世充麾下,想要借助王世充的力量打回長安,殺掉李淵和李世民,為隋煬帝報仇。怎奈王世充為李世民所敗,楊汪再次落到唐軍手中。李世民認為楊汪是王世充死黨,留之無益,便將他斬殺于洛陽。
“唐朝立國之后,雖然對楊氏極為尊重,暗地里卻也有所防備。楊氏家族也知道皇帝對楊氏的后人并不放心,絲毫不敢違拗朝廷的意思。是以接到官府的征召之后,楊玄琰心下雖然并不愿意,還是到蜀郡就任,做了蜀州司戶。這個官職只不過是個七品小官,是刺史衙門的小吏,未免有些配不上楊玄琰的身份。好在這職位極是清閑,楊玄琰樂得逍遙自在,倒也不以為忤。他到了任上,每日里只在蜀郡四處游玩,那柄寶刀自然是隨身攜帶,片刻也不離身。
“那一年楊玄琰最小的女兒楊玉環出生,生得甚是俊俏,最得楊玄琰的喜愛。待得滿月那天,楊玄琰大擺酒宴,他心下得意,不免多喝了幾杯,便要婆子將女兒抱出來,要在來客面前炫耀一番。
“他吩咐了婆子之后,腰間懸著的寶刀突然發出錚的一聲厲響。只不過人多嘈雜,楊玄琰又多喝了幾杯,并未在意。待那婆子將楊玉環抱到廳中,腰間的寶刀竟然不住顫抖。楊玄琰驀然驚覺,酒已嚇醒大半。那婆子抱著楊玉環越走越近,腰間的寶刀抖得便越發厲害。到得后來寶刀在鞘中鏗然有聲,似乎正在警告些什么。楊玄琰心下大驚,知道事情有異,便即站起身來,要將楊玉環接到手中。
“便在此時,藏在賓客之中的兩名刺客越眾而出,揮舞著匕首便向楊玄琰撲了過來。楊玄琰生怕傷到了幼女,拔出寶刀擋在那婆子身前,一刀揮出,便即削斷了兩柄匕首,順勢砍下了兩名刺客的人頭。從此過后,楊玄琰更加愛惜這柄寶刀。
“說來也怪,若是楊玉環不在身邊,這柄寶刀便沒有什么異狀。不過若是帶著楊玉環,如有什么意外發生,或是前有惡獸、盜賊,這柄寶刀便會在鞘中或者震動,或者鏗然有聲,似在向楊玄琰示警。楊玄琰對這柄寶刀愛逾性命,稱之為警惡刀。”
灰衣人說到此處,略停了停,這才接著說道“只不過楊玉環十歲之時,楊玄琰與朋友同游青城山,不慎將寶刀墜于深谷之中。楊玄琰大驚失色,懸賞千金以求尋回警惡刀,最終失望而歸。不久他被人構陷下獄,最后死在獄中。后來楊玉環到了京城,嫁給了壽王為妻,最后被唐玄宗納為貴妃,便是名聞天下的楊貴妃。
“自楊玄琰死后,這柄警惡刀也是銷聲匿跡,不知所蹤。直到宋朝初年,宋太祖遣王全斌、曹彬等大將率領宋軍攻蜀,有一老人將此刀獻于曹彬。曹彬得了警惡刀之后,卻也極為喜愛,后來將此刀贈予北漢降將楊業。其后世事變幻,這柄寶刀流落于俗世之間。機緣巧合之下,我在山西偶然得了這柄寶刀,便即帶在身上。只不過我素來不習刀法,留之無用。倒是厲大俠刀法天下無雙,敗唐赫,斬云飛揚,揚威于千軍萬馬之中。此刀厲大俠不用,又有誰人敢用”
厲秋風搖了搖頭,道“多謝閣下好意。只是此刀雖然鋒利無比,厲某用來并不順手,還請閣下收回,妥善保管,或者贈與其他江湖英雄,方才不至于辱沒了這柄寶刀。”
灰衣人見厲秋風一力推辭,心下驚詫。武林中人見到神兵利器,往往愛不釋手,甚至不惜殺人害命,也要將兵刃弄到手。偏偏厲秋風卻反其道而行之,對于這柄天下無雙的寶刀竟然棄之如敝履。他轉念一想,道“厲大俠,我將這刀贈予閣下,只是敬佩厲大俠的武功和為人,并非有意與厲大俠交換什么東西,還望厲大俠不必推辭。”
厲秋風道“閣下想得忒多了些。厲某辭謝此刀,卻也不是擔心閣下另有所圖。閣下要辦的事情,與厲某沒有半分關系,也不必擔心厲某壞了閣下的事情。咱們今日別過,還是相忘于江湖,不必再有糾纏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