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柳氏拜貼的剎那,下人不敢私自作主,而是上報了楚家管事。
而管事在接到柳氏的禮單與信件之后,毫不猶豫,放下了手邊的事,親自前去拜會了大公子。
此時楚家的南面主院之中,一位面容英俊的儒雅中年男人接過了大管事遞來的信件,面上露出若所思之色。
他的頭發濃密而烏黑,鼻梁挺拔,眼角幾絲細細的紋,不止無損他的風采,反倒增添了他幾絲難以言說的魅力。
大管事佝僂著腰,安靜的垂立于書房之中。
他可以從悉索的聲響中,聽到這位大公子拿著信件,并沒有急于拆開,而是拿在掌中把玩,久久未曾說話,似是有心事。
在楚家之中,這位大公子是個異類。
他今年恰好三十九,照理來說正是一個男人大展拳腳的年紀,可偏偏他安心讀書,似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提到楚家大公子,便不免想到他的爹那位令大慶官員聞風喪膽的男人。
楚孝通今年六十有六,楚家祖上也曾發達,官至中書,顯赫一時。
但后來家道中落,到了楚孝通年少之時,父親早亡,是由寡母一手帶大,據說年幼的時候,窮得連飯都吃不起。
楚孝通少年的時候隨寡母飽受當地豪強、官吏欺壓,看多了百姓疾苦,曾發奮讀書,立誓將來若為官,要為民請命,做大慶的忠廉之臣。
他還未成年,其母身體逐漸不好,又擔憂兒子,便為他說了一門親事,娶了同村一姓王獵戶的女兒為妻。
王氏長相不美,談吐粗俗,身材健壯,卻有一把好力氣。
她嫁進楚家,砍柴、種地、喂豬、織布,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侍候病重的
婆婆毫無怨言,供養丈夫讀書,鄰里無不稱贊其賢惠。
楚孝通不負母親、妻子所托,在二十五歲那年入闈秋試,取得功名。
他長相英俊,性格沉穩,在殿試之上雖不是文才最出眾的學子,但因他生于貧困,慣會看人眼色,說話、做事滴水不漏,從而獲得了神啟帝的青睞,記下了他的名字。
這一年是孝楚通時來運轉的一年,他在這一年開始展露頭角,讓不少人注意到了這個年輕而英俊的讀書人,同時也是這一年,他的母親病重去世。
楚母守寡多年,積勞成疾,身體早就已經不行了。
幸虧娶了王氏這個媳婦之后,王氏為人厚道,視她如至親,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令她多活了這么些年。
她臨去之前,既有滿足,也有遺憾。
滿足于自己這一生雖說早年喪夫,命雖苦,可晚年卻能替兒子娶得賢妻,能數年如一日的侍候自己;
同時她欣喜于獨子取得功名,從此能光耀楚家門楣。
而她又有些遺憾,遺憾王氏嫁楚孝通多年,肚子卻一直沒有消息,至今未讓她抱到孫子。
臨終的時候,楚母拉了兒子的手,深怕他有負王氏,做那始亂終棄的陳世美,殷切交待他不可做出忘恩負義之事,辜負王氏的心。
楚孝通由寡母帶大,事母至孝,在母親臨終前賭咒發誓,說此生絕不有負于王氏,楚母終于含笑而逝。
在楚孝通的一生之中,發過許多的誓。
他曾立志要為大慶百姓出頭,也曾立志要做清官,掃蕩世間不平之事。
但他最終都沒有做到。
他棄文從武,最終掌控刑獄;
他并沒有成為清廉之臣,反倒官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