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臣轉身就造謠帝王虛情假意,最后結果,當然是去給恭太妃陪葬了。
而帝王給出的理由是先帝爺曾說過他終其一生,唯有元后一嫡妻。
若恭太妃成了太后,豈非違背先帝遺愿
讓皇帝封恭太妃為太后,是要先帝不得安寧嗎是要皇帝做個不孝子嗎
其心可誅
該殺
這下朝臣們閉嘴了,紛紛表示陛下英明。
不過,倒是可以把恭太妃葬到先帝后的陪葬墓中,畢竟太妃生前一直說,不能服侍元后,是她無福。
滿足養母心愿,也是身為養子必須做的。
因此,恭太妃連妃陵都進不去,直接一個看似尊貴的大棺木擱到了狹小普通的陪葬墓中,與那些陪葬宮人一起。
但沒人說帝王什么,人人都贊皇帝純孝,先帝和太妃都能瞑目了。
某位暴君又不干人事的時候,居然還狠狠刷了一波好名聲
阮綿“”
怕是天下人走過最深的路,莫過于皇帝的套路了
就是不知道,看著被洗白的暴君,夜非辰和文玉長公主等人的感想如何
據說這幾日,從南王府運出來的垃圾中,有好多瓷器碎片。
其實,按照原來的劇本,恭太妃的死,是百里修被千夫所指,名聲徹底敗壞的開端。
大晉重孝,之前多任君主更是以孝治國,可見,孝道在文人百姓中有多重的分量。
百里修在政事上手段再殘忍,最多也就是被朝臣文人罵一句“暴君”。
但若是被扣上不孝之名,他就得被天下人戳脊梁骨了。
在原劇情中,這一次,百里修因氣死養母、殘害手足,不少老古板因此碰死在宮門前,以抗議他這個無德之君。
而這時,夜非辰站出來,不顧自身安危,跪求百里修追封恭太妃為太后,自縊的順王為皇太弟,以安他們在天之靈。
此舉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稱贊,賢王之名深入人心,為他以后上位贏得了人心。
只不過現在嗎
夜非辰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哦,還有先前那個“造謠”帝王的大臣,正是夜非辰側妃之一的父親,出身瑯琊王氏。
很明顯,夜非辰原是想通過對方來拉攏王氏的。
但現在
皇帝刀了一個王家人,轉頭就提拔跟對方關系不睦的兄弟上位,又重用幾個有實干的王氏子弟。
王氏真是犧牲一個,幸福其他支
對此,王氏族人紛紛表示陛下圣明
反正,最后,夜非辰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隱隱在世家那留下一個不怎么的印象。
夜非辰簡直恨不得拔刀沖進皇宮直接砍了百里修。
就是不知道最后誰砍了砍誰而已
阮綿也好迷茫哦
有生之年,她還能看到男主上位嗎
她的兩千積分還有希望嗎
可她又能怎么辦呢
她也只是個弱小可憐又無助的位面打工人罷了
總之,讓她去對抗大反派,幫助男主
額,不了不了
積分誠可貴,小命價更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