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若獨自一人坐于臺下,聽臺上戲子咿咿呀呀。
行宮之中有梨園,梁帝與其他妃嬪都常常在此地取樂。
總歸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過這富貴奢靡的日子,觀若也完全不必將自己囚于永安宮中,大可以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更何況她已然數次將梁帝氣的拂袖而去,從古至今,這樣的貴妃,大約也只她一個了。
蘭橈至后堂歸來,笑著問觀若,“娘娘今日聽長生殿,怎么偏偏點了埋玉這一出”
觀若隨意拈起一塊芙蓉酥,看著臺上皇帝與妃子凄惶不勝,依依不舍的模樣,淡然道“從前蕭大人是最不愛看這幾出戲的,我看的也就最少。”
看的最少,今日偶然想起來,便想著聽一聽。
從前在蕭宅之中,她陪著蕭翾,總是最愛看長生殿開頭的那幾出戲。
帝王仿佛情真意切,妃子也在她一生之中最好的時候,花映房櫳,春生顏面。
釵鈿相合,情比金堅。
長生殿中間,卻有謗訝,有絮閣,有虢國秦封斗粉城。
更有美人,踟躕徘徊于樓東,一下子便將那本就薄如紙的恩情,戳出了無數的空洞。
未必都是假意,但總歸,不是純粹的真心。
再后來的那一些苦求與追尋,最終的團圓,蕭翾是很少聽的。或許是因為她根本就不相信。
自今日觀若聽的埋玉這一出開始,楊貴妃自請自縊于馬嵬坡梨樹之下,以平兵嘩。
昔日嬌如桃花,今日命薄梨花。
觀若靜心聽著臺上花旦的唱詞,“臣妾受皇上深恩,殺身難報。今事勢危急,望賜自盡,以定軍心。”
“陛下得安穩至蜀,妾雖死猶生也。算將來無計解軍嘩,殘生愿甘罷”
她忍不住冷笑起來,“我可不是楊妃。他要我為國而死,他怎么不先去死”
“終歸不過是舍不得萬里江山,犧牲女人的懦夫而已。”
這樣的男人,哪里值得最后的團圓。
戲曲之中,總有美化。若是當年楊貴妃真的能夠死而復生,再見到唐明皇,心中便真能不存一點怨懟
臺上的聲音太大,蘭橈聽不清觀若在說什么,她聽的是津津有味的。
“娘娘,您方才說什么,可是這花旦唱的不好”
觀若搖了搖頭,覺得自己的氣生的有些莫名,漸漸地也平復下來。
她不想再聽下去了,略略提高了聲音,“這花旦唱的很好,令人如同身臨其境。”
這感情寫的不好,不能令人信服,并不是花旦的錯。“拿一些東西賞賜她,本宮要回永安宮去了。”
觀若方要站起來,便看見桂棹同一個她眼生的內侍說完話,朝著她走過來。
桂棹低了頭,“娘娘,拾翠宮的穆貴嬪求見。”
觀若不耐煩應付這些事,菜肴揮揮手,令她退下,忽而反應過來不對。
“穆貴嬪穆猶知”
裴俶給她的那一本小冊子中說,年前梁帝大封六宮嬪妃,如今她已經是穆貴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