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芷蘿宮中回來,李媛翊已經候在永安宮中,打算與觀若、桂棹一起商議為行宮之中的侍女與晏氏軍中士兵舉辦宴會,令他們彼此見面的事宜。
晏既當然不可能將所有的據對都從魯縣帶走,所有有意愿娶妻的士兵,都被留下來護衛魯縣。
李媛翊今日穿的是一條月白色繡淡紫玉蘭花的裙子,用白玉制的玉蘭耳飾,十分清新雅致。
一見觀若進門,她便笑著站起來,同觀若行了禮,“夫人晨起是去了何處,是去送將軍了么”
觀若搖了搖頭,同她一起進了偏殿,“并沒有去送他,戰事未平,太過兒女情長,總不是好事。”
“只是上午聽到芷蘿宮那邊傳來消息,說是阿柔醒來時有些頭疼,因此過去探望了一番。”
李媛翊的消息自然沒有觀若與桂棹這樣快,聞言便道“可要緊么待會兒我也過去看看她。”
將那個問題拋給晏淳之后,觀若便利落果斷地離開了芷蘿宮,留下她一個人好好思索。
聽見李媛翊要去探望晏淳,觀若是無可不可,“若是沒什么時間的話,不過去也可以。”
“其實并不嚴重,我到芷蘿宮中的時候,她就已經不痛了。請大夫看了之后也并沒有說有什么問題,只說是休息的有些不好而已。”
李媛翊便點了點頭,“那好,我還是過幾日再去吧。”
畢竟除了同李夫人在一起,晏淳似乎還是更喜歡一個人待著。她是最識趣之人。
一旁桂棹便取來了要參與宴會的名冊,同觀若與李媛翊道“這是之前就已經整理好的名冊,行宮之中,一共有八十七名宮娥想要參與。”
“背景都已經調查過,皆是清白無誤之人。年紀最小的十七歲,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五歲。”
年紀過于幼小的報名之人,都已經被觀若剔除了。成婚之后難免有生育之事,年紀太小,并不合適。
而宮娥過了二十五歲便可以出宮,除了一些積年的嬤嬤,都是不會留在宮中的。
又拿來另一本,“而想要參與的士兵則有一百一十七名,同樣也已經調查過,都是在故鄉沒有妻兒,或是妻子已經過世之人。”
粗略的名單是早已經擬定了的,之所以推遲了這樣久的時間,就是為了做好這些調查。
這是很重要的事。若是已有妻兒,卻還要隱瞞,觀若主辦這樣的事,豈不就是推人做妾,推人入火坑了
李媛翊便沉吟了片刻,“男子比女子少了三十名,這看來最后的結果,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了。”
“并不是每個女子都喜歡行伍之人的,也有許多宮人想留在行宮中讀書識字,也只能是這樣了。”
觀若倒不覺得有什么不好,“從前上千年,總是女子如貨物一般供人挑選的時候多。”
“這一次雖然也算不上完美,畢竟還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之下的。”
到了當日,每人都會得一塊有自己名字的木牌,后面也會有一些簡單的信息例如年紀、籍貫,婚育情況,不得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