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城門已閉。”
幾名士卒恭敬回道。
“嗯。”徐畏應了一聲,一只手按在刀柄之上,表示知道了。
看著八名關閉城門的軍士退下,徐畏知道,他們根本不怎么在乎自己這個城門官。
“小題大做,不知變通。”徐畏喃喃自語道。黃岐已經很久不曾經歷戰事了,作為名義上的邊關,文恬武嬉這是常態,而徐畏作為世襲武官,從小其父教導他的是,為官一任,謹慎一方。
在他父親的那個時代,大寧還是如日中天,兵強馬壯,而邊關的巫人也是強大不已。
甚至,多次越過連漢關進攻隴州腹地,而黃岐便是真正意義上的邊城。
徐畏想起少年時,父親對自己所說過得話,“文以盡其能故以治民,武以盡其事故以保家,所在二者,謀以天下。”
走上城樓,遙望城外,每天徐畏都會站在這里,看著西方,那里是連漢關的方向,如今朝廷使良將坐鎮,故而巫人難越境。
隨著時間,終于黃岐已然失去了當年的軍事作用,其速度之快,令徐畏這個老軍伍都忍不住搖頭。
再回首,瞧著城內,那里燈火通明,卻是繁華的東城了,乃是貴人們居住所在。雖然是夜晚了,但依舊燈火不息。
隱隱約約還有著戲曲樂聲傳出。
令著徐畏連連嘆息。
“國不知兵,而此國亡矣。不知禮樂,而國將亂矣。”
甚至,徐畏聽說今上在宮內設有樂坊,有戲子千人,頌曲譜樂。
“上以戲子為重,置家國與何地也。”徐畏嘆息著,想起如今依舊形勢嚴峻的邊關,不由長嘆道:“國者,文武之職效命而以尺寸之地達千里之闊也。君不知身負載量之重,動靜民亂而八荒崩,太祖設御史以諫言,而無有所為,皆該殺之!”
可惜啊,任徐畏腹有良謀,可就是一小小城門官罷了。
然縱然郁郁不得志,徐畏依舊恪守本職,他不會如一些野心家一樣,認為天下大亂乃是一展所長之時。
國安而民安,官廉而生威,文武輔助,其主而用。
天下斯民,飲食男女而已。
人們不需要什么英雄豪杰,因為你只是英雄豪杰的襯托而已。常言道,一將功成萬骨枯,世人所銘記的,永遠是寥寥數人。而不是那些枯骨。
這個道理,徐畏少年時就明白了,因此,他遵循乃父之教,恪守本職。
“人之來往,情也。”
徐畏長嘆一聲,見得多了,想的多了,嘆息也就多了。
因此,與其明而知悉諸事,倒不如愚而不知所謂。
正欲轉身間,突然間,一群黑影向著城墻摸來。
徐畏一驚,拔刀而出,冷喝道:“什么人!”
說著,向后轉身,這才想起,附近這段城墻之上,只有自己一人而已。
這時,兩個選擇在眼前。
保命?盡職?
苦笑一聲。
徐畏揮刀返身,這時候哪有什么時間了。
不等徐畏反應,嗖的一聲,數十支羽箭疾射而來,可以想象,哪怕徐畏選擇了保命,也必然難以逃脫。
此時此刻,徐畏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孤力不濟事。
人常言,人死之時,常常會回憶故往,這時候,徐畏便想起少年時,父親教他他握木刀劈砍之時。
“畏兒,人以盡其力為爾,吾輩以盡其職爾。”
想起少年的懵懂,青年的憤世嫉俗,然后到現在的默然。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