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媽在唐雪君好一陣解釋下,總算理清楚了事情。
桑曉曉的筆名叫三木,這周往陽城出版社投了一部長篇小說。出版社看上了,想要在早報上連載。但三木是第一次投稿,所以出版社得確定三木能定期按時交出后面的稿子。
如果說寫得好,看得人多,往后能出版書。
在早報上刊登就有錢。出成書賣了錢更多。唐雪君過來能談的是早報上的價錢。
她也說實話“最好稿子是多寫些。長篇也不能一周就一點字。讀者可養不起來。最好是每天都有一點內容,或者兩天一點內容。價格是按行算的。要是有點名氣的作家,先前投的那一萬字高點能拿四十五。”
這是唐雪君能給出最高的錢。
桑媽一聽價,人都傻了“多少”
唐雪君認真說“四十五元。那是有名氣的人。因為三木從來沒在早報上刊登過,所以估計拿到三十就不錯了。早報給的錢多。要是換個不太入流的雜志,恐怕就幾塊錢。”
像快要停刊的碧玉,在上面寫稿怕是只能拿四塊五。
她和桑曉曉解釋“這也是因為你信紙選得貴,文章字寫得好。看著像是一位不差錢的老先生寫的。”人先入為主,總覺得字好的老先生講責任,可信些。
唐雪君解釋得認真,可桑曉曉不愛聽。
她紙選得貴,是為了寫出來好看,當然也有讓人高看一眼的意思,可怎么能說是老先生寫的呢
她不喜歡別人這么說,頓時不高興起來“怎么就老先生寫的了現在年輕的人字寫得好的多了去。故事寫得好的也多了去。你難道比你年長的字差”
有天賦的人,根本不會被年齡限制住。
桑曉曉越想越不高興,冷哼了一聲。
唐雪君愣了下。
這要說她比年長的人字差,那她肯定是不服氣的。她見過倚老賣老,實際上本事沒有的多了去。這話聽著杠了些,屬實也說的很有道理。
編輯部里都是文化人,大家表達不高興都拐彎抹角引經據典的。唐雪君沒想到桑曉曉脾氣這么直。
她總不可能和學生置氣,聽著桑曉曉總覺得嬌氣的惱話和那動物炸毛式的冷哼,頓時笑開“確實不該按年齡看文才。”
這邊桑曉曉在不高興,桑媽則在邊上繼續犯暈。她不知道自家女兒怎么就忽然開始賺錢了。這第一筆稿費聽上去似乎能抵桑爸一個月的工資。
她想不明白歸想不明白,可好在還意識到面前的人是城里人,第一次來她家里做客。
桑媽忙起身去廚房給人倒水,還特意加了點糖。人匆匆過去拿,攪勻了才遞給唐雪君“來來,唐編輯,是不是這么叫來來喝水。哎喲,我是沒什么文化的。所以就希望小孩讀書讀好點。”
她眼里的唐雪君就和學校老師差不多,文化人,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