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愛華主要是負責人事,跟何熙說“恐怕人心不穩。”
何熙怎么能看不出來她說“來去自由,這個不強求。如果有人要走,那就痛痛快快答應,交接完后,不滿一個月給發一個月工資,獎金也按著今年的月份計算一下,好聚好散。”
孟愛華是真不愿意答應,但也知道沒辦法,只能點頭。不過她還是問“真的沒有別的路嗎”
林侯勝也搖頭:“很難,過去是全世界針對我們國家,現在是全世界汽車行業針對我們,你想想,咱們國家哪一步容易,就知道咱們要破冰,也難得很。”
不過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日子是真不好過。原先晴天機械一路發展是上揚線,激流勇進,時時刻刻都是好消息。但隨后的兩個月,幾乎沒有什么消息。
啤酒國那邊倒是答應了一批銑床,但對何熙第二批提出的加工中心,就沒有什么回復了,問就是沒合適的。
何熙倒是走訪了部委名單的工廠,心里也有了合作的對象,甚至跟齒輪廠一樣,對于設備的改造升級計劃也都加班加點的做了出來,但卻無法推進。
整個進口二手設備公司,從一開始的熙熙攘攘變成了門可羅雀,本來何熙是想大家高高興興看門口銀杏樹葉黃,多美好啊。
結果十一月最美麗的日子,他們的心情正不好,偏偏京城還連下了三天大雨,一樹金黃變成了滿地金黃,被張大爺他們掃走了。
用孟愛華的話說“仿佛掃走了我對人生的熱情。”
因為這天一上班,胡悅之和周海霞、許書影三個人一起對孟愛華提出了辭職。
孟愛華其實是想挽留的,大學畢業來了的確是可貴,但是他們上手培訓也是艱難這是帶著出國真金白銀教出來的,這時候走了,到時候真忙起來,熟手不夠,再培養可難了。
孟愛華小心地問“我們工資都是按月發的,也沒有拖欠,要不再等等,說不定還有轉機”
胡悅之是待得最久的,他是何熙從佟歲民那里要來的第一批實習學生,跟大家都熟悉,他開的口“這不是錢的問題,是我們的人生規劃問題。雖然你們理想很偉大,但現實情況是,整車已經不可能了。”
“尤其是84年之前推出來能與合資車抗衡的整車,完全沒有任何希望。我們不是為了錢留在這里的,是想要做成這件事才留下的,否則我們當時畢業,都有更好的出路。”
“現在這個項目不可能成功,我覺得大家就沒必要耗費在上面。幾臺銑床沒有什么作用。我其實挺想勸何總的,繼續做發動機吧,但她顯然并不愿意放棄,那只能祝福與尊重。但我們就不陪著了。”
孟愛華就嘆口氣,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肯定不能再留人家了,“好,我這就給你們辦理離職手續。”
何熙有交代,孟愛華還是辦理的痛痛快快,尤其是給他們工資和獎金的時候,胡悅之他們還挺驚訝的。
足足好幾千塊錢,放在手里沉甸甸的。
胡悅之有點結巴“這是”
“這是何總專門交代過的,獎金工資都按著足月發,你們點一點,對了給我簽個字。”
胡悅之倒是有些不要意思了,“謝謝何總了。”
這不過是內部的幾個人,其實在外部也有不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