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泰斯集團還不一樣,泰斯集團是實打實的將技術帶入了夏國。也就是說,現在生產泰斯重卡的三家汽車廠都是掌握了核心技術的。”
“與他們相比,我們在短時間內,要讓一個普通卡車廠的產品跟他們硬碰硬,幾乎是沒有可能的。除非你們可以等,幾年后,我們的產學研中心在各方面都有突破”
這個婁石直接就否了“我們沒時間,廠子里的工人要吃飯,我們也要還貸款。”
“所以現在就是要活下去,你們活下去,一年要賣多少臺”
婁石人不錯,立刻脫口而出“我們的售價在五萬元,利潤是3千,廠子一共工人加干部三千五百名,退休工人1421名,一年平均工資一個人650塊錢,也就是需要320萬,再加上利息和其他運行成本的,怎么也得四百萬的利潤。”
何熙點頭“那就是1300臺。你們去年能賣出一千臺,今年這個數并沒有多很多,而且,還有口碑發酵,你著什么急”
婁石低頭就一句話“我知道,您一開始就跟我們說了,不是去打敗他們,而是在市場上站穩,活下去。但我真的對活下去沒有底,我們沒有太大的技術進步,為什么來買我們的”
何熙直接說“一是足夠便宜。這是最關鍵的點。其實夏國一點都不富裕,大家手里的錢都緊著呢。一輛泰斯重卡售價是14萬。你們的售價不到五萬塊,這是多大的差距。”
何熙這不是胡說,即便到了21世紀,夏國的重卡還是處于世界二三流水平,但偏偏很多國際一流水平的重卡,銷量不如夏國的多,就是因為售價問題。
進口的一百多萬,國產的二三十萬,這壓根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何熙接著說“二是用的住。那種幾千公里一修,肯定是不行的。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升其他方面,這是目前的辦法,當時我就說了,卡車和轎車不是一回事,就連裝配線還是江城柴油機廠參與改動后,才制造出來的,我這里不可能像是小轎車一樣,有成熟的體系幫助你修改。只能慢慢來。”
婁石就問“可是,我們的質量就是不好啊,怎么可能不壞呢。”
何熙直接說“所以,我給你們定的目標就是年銷售1300臺。”
這話一出,婁石都愣了,“就這些”
何熙點頭“就這些,多一臺沒有。在沒有辦法整體提升質量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惜人工。”
“傳動軸容易斷裂,但不是所有的都容易斷裂,有的能用很久,這就說明,材料其實問題不是最主要的,是傳動軸過程中產生了隱傷,譬如同軸度如果不好,就會有金屬疲勞。”
“解決的辦法就是盯著制造廠,用工具一根根查驗,一共1300根,怎么不可能挑不出來。”
“制動效果要好,前橋的剎車皮,他們用的都是七八厘米寬,你們加寬到十厘米,怎么可能不好用”
“其他的也是這樣,變速箱你想更平穩,那么就去挑選,讓鑄造達到最少四級公差,相應的駕駛感就會好很多。”
“說白了,就是用人力精力去換質量,每個零部件一點一點去摳,裝配的時候一點一點去調試。你們三千五百人是年產1萬臺的工人數量,現在就生產十分之一,那就十個人干一個人的活。”
這話何熙在電話里沒說過,婁石聽了都有種目瞪口呆的感覺“那一直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