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鏡音說的特別誠懇“這事兒還是以一車間為主,我們這邊技術一般,也不是生產t185的車間,了解也不如他們多。但是,我們車間也有不少廠里的老師傅,還帶了幾個徒弟,總不能越來越差吧,我們跟著學學。”
何熙倒是喜歡步鏡音的態度。
不吭不卑有理有據。
她就點了頭“走吧,去看看。”
步鏡音立刻在前面帶路,一路上都在介紹二車間“現在有工人400多名,焊工銑工、鉗工我們都有八級工的。”
于桂芬顯然不是很想讓二車間上的,趁機提醒了一聲“你們是有,可跟沒有沒區別。鉗工張師傅靜脈曲張的厲害,下肢水腫都站不穩當,早就不上一線了。銑工趙廣鑫倒是年輕力強,天天帶著徒弟出去干私活,廠里記了大過都不回來。焊工余師傅倒是肯干,技術也不錯,可她不是剛生了沒多久,休產假呢”
何熙這算是明白了,為什么一車間這么火熱,這些八級工還留在二車間。
整個一老弱病殘啊。
步鏡音也有點不好意思,畢竟拿不出手,不過還是很堅持的“張師傅不能久站,他也帶了徒弟,王昕挺好的,學的不錯了。余師傅的確休產假呢,不過也快結束了,這個月就回來上班。至于趙廣鑫,我叫他。”
“而且,我們還有點小東西,給何顧問看看。”
“什么東西”何熙挺感興趣的。
步鏡音就說“就是張師傅研究的呼吸器。前一陣子t185總出故障,一車間那邊忙不過來,張師傅幫忙檢修了幾臺,發現這機子燒機油太厲害了。他聽徒弟王昕說,國外的柴油機都有呼吸器,他自己就琢磨了一個,我們找了一臺維修的t185試了試,真挺管用的。”
何熙眼睛都亮了。
呼吸器其實到了她的年代還在用。
她之所以忘了這事兒,是因為現在呼吸器還不普及,到了83年左右,國內才開始第一代呼吸器,是塑料做的,非常簡易,自然通風。而她的年代的呼吸器已經變成了強制通風,叫做曲軸箱強制通風,或者cv系統,不叫這名字了。
恰好落在盲點。
何熙連忙說“走,看看去。”
于桂芬本來覺得不行,可聽到這個呼吸器也挺感興趣的,還有何熙愿意去看,步鏡音也挺著急的,想了想終究沒再說什么。
反正何熙看了也不會應的。
就算跟一車間硬磕都比在二車間選人強。
更何況,一車間鄔大河是難辦,可徐廠長在呢,再難辦他最多消極怠工,也不能阻攔這事兒。
說著,就到了二車間。
其實無論一車間還是二車間,跟21世紀的工廠相比,實在是差距太遠。但還是能看出兩個車間的差距。
一車間房子是新的,機器上線沒幾年,人也多,各個都在忙碌,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車間的廠房得有幾十年了,機器老舊破,人明明不多,看著還有不少閑著的,完全開工不足要落敗的樣子。
步鏡音應該在二車間人緣不錯,他一進來,就有人不停地打招呼。
當然,和一車間一樣,大家也很好奇的看著何熙,畢竟不認識又年輕漂亮。
不過,步鏡音沒有深入,而是腳步一拐,就帶著他們進了辦公室,里面居然做了七八個人,都穿著工服。
他一進來,除了坐在最角落的一位年紀挺大的師傅,都呼啦啦站起來了,個頂個的小年輕。
居然都提前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