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銑工天天用車床,加工的事兒她懂,這焊工天天焊接,焊接的事兒他懂,可他們又不負責設計柴油機,哪里懂什么燃燒過程”
“潘司長,我們不是不滿意,就這題真不行,我懷疑,好多人都是空白卷”
何熙冷眼看著,可不是嗎大多數廠子的領導們這會兒都愁眉苦臉了,就算是陽城廠的董家強,康州廠的范愛軍,也是皺著眉低頭看題。
顯然都覺得不怎么樂觀。
倒是只有海州廠沒人出聲,只是這會兒,大家都著急,沒人關注到他們而已。
大家都有意見,顯然沉默是不可能了,不過說話的不是潘少華,而是他旁邊一位年輕人“我是卷子的出題人,我叫顧孟平,我來說兩句吧“
他剛剛一直跟著潘少華,都以為他是部委里的工作人員,可沒想到,他居然是出題人。
不少人都挺驚訝的,這人看著也就二十四五歲的樣子,太年輕了。
他朗聲說道“我想問大家一句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這次比武是為了什么”
“這還用說,挑選一家廠子,讓ts1號落地啊。”容城廠的曹羅立刻回答。
年輕人就笑了“就是啊,所以,我們的標準不是國內的,而是國際化的。我知道,我們的車間現在許多工人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別的事兒不管也不懂,但我們現在的加工水平是什么樣我們的活塞環大小薄厚甚至都不能控制。”
“這固然有技術水平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工人心中沒數。”
“這兩年,我們一直和許多國際內燃機廠接觸,也參觀學習了很多次,發現他們的工人都是全面的,他們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制作的零配件,在一臺內燃機上到底是什么功用,與什么零件配合,達到什么效果。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最大限度的制造好一個零配件。”
“而我們引進一條生產線,并不是拿過來就行了,也不是我們能用就可以了,我們是要學習,再趕超的。我們如果不能達到對方的生產標準,何談趕超,何談競爭力所以,有了這次的題。”
他說完還笑笑,“不過我相信,但凡能稱之為優秀的工人,肯定是對這些東西心中有數的。我反倒是覺得,你們太小看自己的工人了,他們很厲害的。”
這人說話的時候,鄭文華忍不住看何熙。
因為這跟何熙第一天在技術科舌戰群儒說服他們進行四項改造的時候,幾乎說法完全一樣。
鄭文華忍不住說“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啊,他們比我們年輕,接受的東西多,視野要廣闊多了。”
但理解歸理解,整個會議室氣氛還不是太熱烈
畢竟這題跟他們想的不一樣,大家心里有數,理論知識都這么難,下面的題不會簡單的。
而且這種焦慮不分廠子。
如容城廠這樣的,雖然本身覺得沒希望的,可誰也不想弄個倒數回去啊。
如陽城廠這樣的壓力更大了,原本是行業龍頭,要是成績難看,這可難交代了。
一個個都皺著眉頭。
唯有海州廠有點輕松。
因為這一個月,何熙可沒少培訓,剛試題就有厚厚一摞。
這些小菜一碟啦
這里面,徐海信雖然風風火火,好歹是個廠長,壓得住情緒。
步鏡音本就是沉默的性子,尤其是那副大大的黑眼鏡一戴,誰也看不出表情。
何熙就更別提了,她向來心思不外露。
只有鄭文華,本就是愛說愛笑的性子,真是有點兜不住,滿屋子里,就他陽光有點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