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山中壽喜幾乎以篤定的方式告訴何熙,這是沒有可能的事,何熙還是沒改變意見。
平靜下來的山中壽喜甚至試圖跟何熙聊一聊一家汽車公司的成長需要怎樣的投資,何熙也沒有改口。
山中壽喜只能很無奈地答應了這個條件。
不過,他依舊很固執地告訴何熙“你是個很好的科研人員,但是對于資本的運作太粗暴狂妄了,不過顯然你栽跟頭是不可能回頭的,如果到了那一天,大工愿意給你崗位。”
顯然,即便何熙所說的材料還未經證實,但從王川華拿出的發動機,他已經確認,何熙是個人才,想盡一切辦法將何熙籠絡過去。
何熙笑著回答“山中先生,謝謝好意,不過我覺得,你會見證奇跡的發生。”
山中壽喜直接搖頭。
他的內心已經瘋狂吐槽了他見過的夏國人都是謙遜有禮的,怎么會有何熙這樣狂妄的年輕人
不切實際,不顧現實,不聽勸告
如果不是她的才華真的閃閃發亮,山中壽喜覺得她肯定瘋了
而現在,他只能按捺住自己想吐槽的嘴巴,老老實實和何熙談合同。
談好了條件,合同卻不可能立刻簽署,這里面需要溝通的地方有很多,譬如何熙目前并沒有完整版的樣機可以展示自己的專利,可山中壽喜也并不愿意何熙在國內大張旗鼓的去做一個這樣的樣機他怕泄露秘密。
所以,這個合同的簽署就比較謹慎和嚴苛了。
一方面何熙必須保證自己的專利內容交出去后,大工拿到東西一旦反悔,她可以打官司要回屬于自己的一切。
一方面大工也必須保障自己萬一要是拿到個西貝貨,必須有條款可以直接終止合作并且向何熙提出索賠。
這樣的合同,牽一發而動全身,誰也不敢馬虎,自然不是咖啡店里說一說就可以。
事實上,山中壽喜和何熙談攏之后,直接就回了京城那里無論是住宿還是聯絡都比較方便,他需要時不時和總部溝通合同條款。
何熙自然要去的,不過去之前,還是又和張千山見了一面。
昨天一到海州,何熙就先去見了這位海州廠的新直系領導,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她需要從海州每年招聘一百名工業中學畢業的學生,送到櫻花國去當學徒,學時半年,回來后進入何熙的發動機生產廠。
張千山要比吳維鐘靠譜多了。
雖然知道何熙提的要求很嚇人這年頭也不是沒有派人出去學習,但都是國家行為,另外因為名額寶貴,外匯金貴,所以都是從各個廠子里選尖子。這樣直接每年派出一百名新畢業的學生,前所未有。
當然這是好事,他給了保證“如果你可以談下來,那這三年三百名學生我肯定能給你勻出來。”
但他也沒抱太大希望。
沒想到何熙這天一大早就等在了他的門口,見了他就笑瞇瞇地說“張處長,我可是不辱使命,跟山中壽喜已經談好了,一年一百名,您可給我留好了。”
張千山是真訝異“就這么答應了你要交多少學費”
這顯然還是我們的沒有走出去,一是擔憂外匯少,二是總覺得得付錢,不可能免費教你。
何熙就說“只有來回路費,還有每個月我會給學生二十塊錢的工資,其他的都是大工來付。你不要覺得我們去學習技術是沾光的,你得想想,我們這也是免費的勞動力啊。”
何熙這個說法,倒是讓張千山打開了思路“那倒是,只是他們還能缺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