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廠長們非常認真,一個個何止是填表,那是恨不得將自己的所有優點都寫出來,一張報名表后面最多的附了六張信紙。
這人就是李東城。
何熙拿著他的報名表看了看,東城機械廠建廠于1945年,原身是一家螺絲廠,后來升級改造成了一家零配件廠,主要生產的是螺絲螺帽之類的零配件。
這些東西實在是生產的廠家太多了,東城機械廠質量恐怕也一般,四五年前就虧損,后來銷售科長李東城競聘成為廠長,出去跑業務,倒是拉回了不少訂單。
這上面寫著改進了生產設備,規劃了生產流程,一年扭虧為盈。
剩下的都是吹。
整體看就是一家規模不小但水平還不錯的機械廠。
何熙看完就放在了一邊,接著往下看,最吸引人的是張胖子的嵐山維修廠,他一是字漂亮,一手楷書太好看了,二是他沒有跟別人似的洋洋灑灑一大堆,他的內容也不少,但卻是分門別類總結了。
譬如維修過最大的機器,維修過最難的機器,耗時間最廠的一次維修,最想不到的一次維修等等。
他沒直接夸,而是用真實案例一個個的寫出來,從案例里就知道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和技術。
這人有兩把刷子。
當然其他的也有出眾的,譬如左康健那是真實誠,就他一家愿意租工人,其他人都是想當零配件廠。
何熙一一個個看著,再結合著徐海信給她講的一些事,這些人和廠子她心里就徹底有數了。
李仲國問她“你準備怎么選得有個標準。”
何熙就說“所有的標準都沒考試最明顯。租工人就是對各個工種進行考核,達到水平就可以過來。至于這些廠子,分兩個方向零配件和粗加工,每個方向我出同一道考題,看他們做的程度就可以。”
李仲國點點頭“那評委你有數嗎”
這個何熙可真有,“海州廠的老師傅們,京大的佟教授,外加機械廳的領導再請一兩個,不就行了。”
李仲國豎了豎大拇指“這規模,夠盛大的。那行,我去宣布這事兒。”
何熙卻沒讓他去說,而是說“我寫個章程吧,你直接貼過去就行了。這些人里有人是真的給廠子謀發展找出路,有人是沒辦法才留下的,不能給他們空子鉆。”
李仲國一聽就知道說的是李東山,他以為自己干的事兒沒人知道,其實迎賓大酒樓里面的服務員,李仲國早就安排了個自己人,說什么他都知道。
他點頭“可不是,得防著他。”不過他也挺煩的,“你說他要是真水平還行,咱們還真用他啊,這人蔫壞,自己不出頭,到處拱火。”
何熙點頭“那就用。”
“為什么啊”李仲國那叫一個不愿意。
何熙就說“因為這事兒不僅僅是咱們找配件廠,還是咱們團結南河省機械行業的同僚的重要時機。如果是咱自己找工廠合作,肯定不用,但是既然說了留下的都可以報名,咱就得言而有信,公平公正。他的壞事沒做在面上,我們就不用他,那么其他人也會想,是不是我們對其他人的考核也不公正呢”
“那昨天的一切就功虧一簣了。”
這話倒是有道理,李仲國也知道,做這樣的大買賣,還真得公正。
他就是有點不爽,“感覺被他威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