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熙今天穿的則是晴天機械剛設計完成的工服,相比較而言,當然是孟愛華這身好看。
不過比劃了一下又想了想,何熙還是把孟愛華這身收了起來,出了衛生間。
孟愛華聽見聲音扭頭一看,本來想驚艷一下的,畢竟何熙本錢這么好,卻天天穿的樸素要死,實在是太浪費了。
哪里想到,居然還是那身。
她忍不住說“你怎么沒換”
何熙笑笑“我是代表晴天機械接受采訪,我穿這個肯定好看,但這個時候,我不是重要的,突出的是晴天機械。還是我身上的工夫更合適。”
孟愛華一聽也是,就是有點郁悶,“白買了”
何熙笑“怎么會帶上吧,去了櫻花國肯定有好多場合,到時候穿。”
孟愛華這才高興起來“那個我都想到了,我都給你買了,放心吧,該漂亮的時候絕對不輸陣”
何熙怪不得她帶了三個大箱子。
出去后很快記者就來了,一共三家媒體,都是精選過的,一家夏國日報,一家夏國工人晚報,一家則是櫻花國新聞聯報在夏國的記者站。
到了以后采訪倒是很常規,何熙本來就見長于口才,更何況這事關重大,從專利換生產線的獵奇,到這條生產線對于國內內燃機行業的意義,到何熙這次為什么要派四十人隊伍自己去拆卸,林林總總,何熙說的是有趣又好玩,幾位記者都聽得入迷了。
攝影記者更是忙碌,采訪時一直拍照,等著要登機了,更是跟機場工作人員說好,讓他們最后上,專門拍攝了他們列隊進入檢票口的樣子,所有人統一回頭,露出了左胸上的晴天機械大名,然后揮著左手。
這的確是擺拍,但是在這個時候,晴天機械居然去櫻花國拆機器,這簡直太振奮人心了,時代意義完全不同,何熙沒覺得反感,倒是跟所有人一樣,很激動,同時還帶著大家沒有的心酸。
想想吧,不過是四十人的隊伍去拆卸一條70年代的發動機生產線,居然國家級媒體當作現象來報道,這說明我們真的是太落后,太艱苦了。
不過何熙也沒表現出來,她發現她與80年代的人有點不同,她會有各種情緒,奮進的,頹廢的,感嘆的等等,但是這個年代的大部分人,卻只有一種情緒,積極向上。
他們對于未來理想有著無比的自信,充滿了憧憬,何熙喜歡他們這樣。
這會兒,何熙最后一個登機,大部分人已經找到座位坐下了,何熙就聽著不少人都在興奮的談論剛剛的合照“那張照片是不是要登上夏國日報”
“那不是全國最大的報紙嗎天哪,我從來沒有想過,會上去的。”
“就是,我們就是普通縣市的工人,居然能出國,還上這樣的報紙,這是光宗耀祖。哎,事先也不知道,我也沒告訴家里人,等著咱們回來,都錯過了,應該多買兩張,這是傳家寶”
“你一說就是啊,太可惜了。”
就連張胖子也這么說“何總,能不能跟幾家報紙協商一下,給我們留念,我張胖子這輩子第一次出國,也是第一次上國家報紙呢。”
何熙就說“孟助理早就商量好了,留下了五百份,夠你們用的了。”
卻沒想到張胖子說“不夠吧,我最少得要三十張。”
何熙都把眼睛瞪大了,張胖子卻覺得要求不過分“一家親戚送一張,我有兩兒子,一人留下幾張當傳家寶,我都要少了。”
他說著,旁邊的左康健啊,吳大牛啊,還有周邊的工人們都跟著點頭,何熙就知道這事兒她想岔了,這年頭上國家報紙是大事。
何熙立刻扭頭跟孟愛華說“不是明天出版嗎咱們到了櫻花國,溝通一下,要”何熙停頓了一下,看到了周邊人渴望的目光,“五千張,裝卸隊每人五十張,剩下的保存。”
孟愛華立刻應了,其他人都高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