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熙就問“也行,你們先聊聊你們原先在哪個辦公室負責什么吧,還有履歷,我好心里有數。”
這是必經流程,林侯勝就說“我是統計信息處的,主要是收集行業信息。我來了部委12年了,在國際合作司、教育司都待過,三年前被調到這里。”
何熙心想12年換了三個處室還沒提拔,這是踢皮球呢。
隨后是杜大海,杜大海摸摸頭就說“我是規劃處的,工作九年了,沒換過地方,平時事情挺雜,都是執行領導的安排。”
何熙了然這是邊緣人物。
然后她看向了王希,王希更簡單“我今年剛畢業,工作半年,是辦公室的。”
何熙明白這是人太少了,找了個年輕人塞過來好看的。
她又問了一個問題“之前沒討論過嗎誰參與的這事兒,怎么說的”
三個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是林侯勝說的話“司長組織大家討論了一下,大家是兩中意見,一中是認為這事兒不太好辦,沒有標準,不成規模,再說需要我們對所有設備極度了解,耗費人力精力太大。另一中覺得真便宜,可以試試。”
這不就是她剛剛進門的時候,聽見兩個人的討論嗎好像是林侯勝覺得可以試試,杜大海認為不行。
何熙又問“大多數人支持哪一中”
這個問題猶豫了一下,杜大海說了句“第一中。”
何熙嘆口氣,心里已經隱隱有了答案,她當時覺得這個事兒挺好,于是推給顧孟平參考,顧孟平上報了張部長,張部長也覺得好,但認為這是設備司的管理范圍,就讓設備司來干了。
但恐怕是設備司討論了一下覺得這事吃力不討好,沒辦法做,可又不能不做,最終組成了個工作組,然后把她叫來了。
這下態度也有了,事兒也甩出來了何熙你不是覺得挺好嗎那你就來主持吧。我們給地方給人,也算支持。
當然何熙也不能百分百確定,人家就這意思,說不定有一絲絲可能不是這個意思呢。
可無論是不是她不值當跟眼前三位說。
原因也很簡單,在她看來,她真的覺得在大家一窩蜂的等待新設備的時候,二手設備作為補充其實是非常好的一條路。
外匯就這么多,可我們偏偏廠子也多,想要輪上要等多久,想想來的路上的那兩位,只能盲目的排隊。但如果是二手設備,一臺的價錢是新設備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對于短時間內提高產品競爭力是非常有用的。
原本何熙來的時候并不想插手,因為她覺得部委有人干,但現在,如果大家真不想,她倒是想拿過來了。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論對這個時代各個設備的了解,論對這個時代二手設備的評定標準和交易規則,還有人比得過她嗎
她原先不想碰是因為沒錢,但如果有了部委做靠山,錢還是問題嗎這行業大有可為好不好
何熙想了想就說“這樣,有三件事要干。一是我要知道,目前我們機械各行業基本信息,越龐雜越好,譬如大部分設備的是什么年代的,狀況如何,有多少亟需換代我們一年可以有多少外匯金額購買設備,主要在哪方面,能滿足多少家工廠等等,但凡跟購買有關系的消息,我都要。而且我要分門別類,清清楚楚的,不要亂七八糟的。”
她看了三人一眼,“誰能干”
這要求不難,大家在部委這么多年,這些信息當然知道是可以拿到的,就是何熙的要求有點難,這得心細還得考慮周全,畢竟何熙說的是越全越好,而不是指定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