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怕何熙糾纏組長這事兒呢,哪里想到,何熙剛剛說話挺犀利的,這會兒居然沒拐回去,而是真拿出了資料跟他匯報。
“劉司長,我昨天的工作思路是這樣的,分了三點,我首先要知道供給關系,我們國家的廠子對于更新設備的需求是怎樣的。我們國家每年對于更新設備的撥給的資金是多少。”
這個是真的很重要,劉成禮對工作熟悉的很,“數據很觸目驚心。”
“對,我們今年一年才簽了十份合同,而我們的工廠成千上萬用的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設備,敢來這里申請的廠子就有253家,而且以一天兩家的速度在遞增。”
“這完全不成正比。我們有巨大的需求,別說足夠的供給了,幾乎杯水車薪。”
“劉司長,這一年三千萬美麗國元的成交額,是因為我們簽合同太謹慎,還是因為就撥款這么多如果是二手設備要購買的話,請問能批給多少錢”
這真是問到了點子上了,劉成禮只能說“我們的重心還是在引進成套的設備和技術上面,而且這方面也是合資,主要是由國外廠商投資為主。”
這意思太明顯,就是說,這種純粹為了改進的項目,是沒有多少資金的。
何熙點點頭,接著說“我的第二點工作思路是看政策。從78年開始,我國就開始進行輕重工業結構的調整,從重工業為主轉向發展輕工業,數據是輕工業占比從43上升到了50。”
“我沒從全國調查過,所以不能以全國的數據作為證據,僅從這來京城申請的235家企業看,80都是重工業。”
“所以,即便需求量大,但政策并不利好”
這個思路倒是讓劉成禮眼前一亮,他沒想到何熙會注意到這里,但這的確是很重要的。政策支持和不支持,對于一個項目是否能夠推進,影響巨大。
帶入到現在的設備進口中,雖然整車生產線和技術引進在談判,但其實造紙、紡織、印刷、木材加工等行業引進設備立項的項目更多。
因此,這么大需求的重工業,其實是很難全滿足的。
劉成禮贊嘆“你來了一天就理清楚了這些,要不是知道你來不了部委,我是真想留下你。”
這就是肯定了何熙的思路和解讀。
何熙笑著說“那我不是還給您干著活呢。”但她很快下了結論,“那就是說,大多數工廠企業對于設備升級的要求其實以目前的狀況看,是滿足不了的。”
劉成禮點點頭“的確可以這么說。”
何熙又進一步下了結論“所以二手設備很難推行。沒有政策支持,二手設備買賣也沒辦法用股份抵價錢,所以外匯壓根不夠。”
劉成禮看著何熙,他其實何熙開始說這些,他就已經想到了,何熙肯定是不想干,但她很聰明,不是直接撂挑子,而是拿了依據找了理由來推辭,那誰能逼著她干呢。
都說到這份兒上了,劉成禮昨天就趕鴨子上架,今天卻不能再勉強了,他直接說“如果真不行,那就算了。”
何熙心里明鏡似的,她從進這個屋子,劉成禮說的都是實話,他把事推給何熙,不是亂推的,也算是一種無奈的負責。道歉也是真誠的,讓她走也是真走。
但是,她走了就有另一種說辭了這事兒現階段比較難推進,我們商討了很多遍,也請了何熙當外援,但都無從下手,所以只能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