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畫面陡然換了,變成了競品分析托卡集團八個字,下面則是一輛很漂亮的汽車照片。
何熙直接說“我們同托卡集團簽訂的合同,將要在國內推出的第一輛汽車s系列轎車,我委托國外的同行拿到了它的數據。它非常先進,搭載的是87馬力的16直列四缸化油器發動機,前輪驅動,匹配4速手動變速箱。”
“而我們現在的主流汽車京牌212吉普,采用的則是75馬力直列四缸發動機,四輪驅動,鼓式剎車,三速手動變速箱。”
“無論是換擋感還是操縱感遠差于s系列。更何況,s系列轎車足足比京牌212吉普輕500公斤,每小時的耗油量是212吉普的60。而且,它的裝配技術要遠超于我們的現有水準,試駕過的司機的評價是非常安靜,沒有噪音。”
何熙扭頭問“這樣的合資車上市,我們的國產車可以競爭的過嗎”
這些數據,有些領導知道,有些領導不分管這個,是并不知道的,本來何熙講國產車的問題所在,很多人都覺得沒什么意思,畢竟大家都知道,但當何熙將進口車和合資車的數據放在這里,大家卻一下子精神起來。
差的太遠了,真的沒活路。
不過,這又如何呢。
立刻就有人問“所以我們才引進,你這樣講,仿佛引進技術是有問題的。不引進怎么辦就這么落后嗎”
何熙就笑了“馬司長是嗎我下一個要談的就是他山之玉。”
說完,后面的畫面就換了,是一張引著換成了穿著高麗國傳統服飾的小人正在開車,上面寫著高麗國汽車行業的崛起之路。
何熙說“歷史總是相似的,1962年高麗國一年的汽車產量只有兩千臺,高麗國曾經和我們一樣,尋求整車技術引進,跟他們合作的,有著名汽車品牌特福,也有跟我們正在合作的托卡集團,但是屢屢受挫,因為他們發現,他們只是零配件組裝廠,得不到任何核心技術,無論多少年,他們都不會有自己的汽車。
所以,一方面,在1973年他們開始通過各種渠道,來設計自己的國產汽車。而另一方面,他們也在保護自己的汽車行業,通過提高關稅,禁止合資車和進口車打廣告等方式,扶持本國汽車行業。
最終在1976年,他們自主生產的ony汽車一經問世,一年間賣出了17萬臺。高麗汽車工業終于發展起來。”
“所以我的想法是,引進技術是必須要走的道路,它會有一種示范和競爭作用,但如果沒有了國產車,那么我們最終將成為國外汽車公司的斂財市場。”
“現在,再想想我剛才列舉的數據,不正是這樣嗎我請問各位,在我們夏國境內,是否有一家可以與合資車抗衡的國產汽車公司”
“我們沒有,那么當合資車上市的時候,我們的汽車市場則是一片平原,任由對方馳騁,沒有任何阻擋。”
“所以,現在我才來說我們公司的使命是什么”
這會兒,兩個工作人員又將那張“公司使命”的圖掛了上去,何熙從他們手里接過了一支筆,回頭大筆寫上做可以與合資車抗衡的全國產車。
她擲地有聲地說道“一輛完全國產可以與合資車抗衡國產車,不僅僅代表著我們有了自己的汽車工業,還代表著話語權我們可以制定價格,我們可以制定行業規則,我們可以跟他們坐下來平等聊一聊,而不是他們說不要我們的齒輪廠,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