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守義家的。我們都吃過了。我們這次來啊,是有事要來跟你們商量一下。”
一個上了歲數的村老。拄著拐杖搖了搖頭,然后咳了幾聲將來意提了一下。然后就示意后面跟著的村正說話。
“是這樣的,平安郎考了舉人,這是咱整個村子的光榮,我們也查了縣志,私底下也合計了一下,這也是咱祖上傳下來的慣例,就想著在咱們村中央啊立個碑,一方面是彰顯獎勵一下咱們家平安,另一方面啊,對咱村里的后輩也是一個激勵。”
村正上前一步,將來意簡單說了一下。
朱父思考了一下還沒來得及開口,這邊母親陳氏眼睛都亮了,這可是好事啊,還想什么想啊,上前在朱父后背不著痕跡的用力掐了一下。
“啊,好啊。”
知妻莫若夫,對于陳氏的意思,朱父再明白不過了,被掐的疼的不由自主的叫了半聲就順勢說了聲“好啊”。
母親陳氏對此滿意不已,神采飛揚,眉飛色舞。
陳氏本身就有顯擺的潛質,這也是在老宅和大伯母和小四嬸一系列碰撞中養成的,自己二小中舉后,自己正愁如何讓更多人知道呢,現在好了,立個碑,那不就風光的很了。
母親陳氏越想,越是神采飛揚。
父母都同意了,朱平安自然也不會反對,立碑激勵村里后輩讀書自然是好的,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讀書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立一塊碑讓下河村形成以讀書為榮的風尚,對下河村來說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財富。
“平安郎呢這次也是光宗耀祖了,這次也一并在你們朱家祠堂前立一塊旗桿石,彰顯功名,告慰列祖列宗,以后村里人逢年過節都要去你們朱家祠堂上香叩拜。”
村正將第一件事說完之后,又說了一件事。
這一次率先說好的是朱平安的祖父,一大早村正還有村老去老宅說這個事的時候,祖父就激動的不行了,現在聽村正正式的將這個事定下來,祖父激動不已。這可是給自己朱家光宗耀祖的事,一想到這事,祖父就覺得渾身是勁,以后百年后,自己也可以有顏去見列祖列宗了。
對于旗桿石,朱平安是了解的,在現代時候就查閱過相關資料。封建科舉時代,凡是有人考取進士,族人便會在村里的宗祠或祖厝門前為其立旗桿石,豎起旗桿,夾掛旗幟,旗幟上面寫上中舉人的姓名、中舉名次等,以顯示功名,光宗耀祖。旗桿石就是舉人旗幟的底座,上面也會刻上有關中舉人的信息。
立旗桿石和立碑都是揚名的,朱家人自然都是積極踴躍舉雙手贊成。
這邊朱家人才同意,那邊村老就說碑已經選好了,就差刻字了,旗桿石也是一樣的。
看來石碑早就準備好了,就等著朱平安回來給朱平安說一聲了,這也太積極了。
其實村老和村正對朱平安中舉這么重視也是有現實原因,在封建社會村子里出了一個舉人可是了不得了,除了名聲外,以后縣上各種福利政策都會往村子里傾斜,稅賦徭役也會多有照顧,另外就是其他村子也會高看本村,村里的后生娶媳婦也會容易的多。未完待續